未来打造未来教室 在开放格局中培养未来人才( 二 )


郑颖也注意到 , 有的三年级学生也会去楼上找来一年级的学弟学妹帮忙搭建模型 , “这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学习状态 。 对于建筑学专业而言 , 课堂学习时间、内容都有限 , 不同专业、年级的朋辈交流能让彼此不断扩展学习的宽度与广度 。 ”郑颖说 。
教室内的家具设计处处体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 公共通道两旁1.6米高的储物柜 , 让两边的空间有相对独立的围合感 , “站起来垫个脚就能看到隔壁 , 坐下来又是一个比较私密的空间 。 ”
二层以大一为主 , 考虑到新生需要更多的交流 , 特地没有设置高柜 。 为让同学们抓住随时可能降临的灵感 , 教学楼四壁还设置了许多可以涂鸦的金属白板 , 累了、烦了还可以用来解压 。
建筑学院副院长许蓁操刀设计了课桌设计 , “这里的书桌比普通书桌高了5厘米 , 坐在这儿不仅能让学生的背挺得更直 , 还能帮学生提半口气 , 让身体就知道——这里是学习与工作的地方 。 ”
从跨专业到跨学科
比拆掉看得见的围墙更难的 , 是打破学科间看不见的隔阂 。
朱蕾老师是二年级组长 , 她拿着一份多专业老师合议的设计作业任务书——独立住宅 。 这个项目基地选在天津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西井峪 。 学生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 比如在有高差的地形上如何营造舒适的居住空间?村路如何通车入户?外观是否能与山村风貌和谐统一?山林地如何借景对景和造景?
朱蕾说 , 这个设计虽小但“五脏俱全” , 涉及建筑、规划、风林、环艺等不同专业的知识 , “以前学生想请教跨专业的问题可能都不知道去哪儿 , 去找谁 。 现在就是隔个桌子的事 , 站起来打个招呼就能问 , 还不明白 , 那就过去听课 。 ”
隔着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墙”没有了 。
许蓁说 , 建筑系学生从二年级学到四年级 , 每年至少要做4个项目 , 每个项目要进不同的组 , 跟不同的老师 , 也有不同的同学一起合作 。 也就是说 , 每8周做一个项目 , 一个学生可能就画了一张图 , 可跟着小组看老师评图 , 就能看到大约10组图 , 倘若再看看别的班的评图 , 收获的就可能是好几十个创意 。
离北馆不远处 , 是天津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馆的旧址 , 如今这里改造为“西苑” , 毕业班的学生 , 以及一些硕博学生在这里学习 。
旧厂房改造的毕业设计大教室右边是新工科教学平台——建筑构造实验室、数字化建造实验室 , 左边是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
走进陈列着斗栱、角梁的建筑 , 推开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 , 就来到了建筑史的研究世界 。 与古色古香的想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 , 这个曾登上国家宝藏舞台的研究所充满了现代科技感 。
一进门就是VR/AR实验室 , 带上眼镜就能进入虚拟世界 , 不仅能穿越千年进入各个时代的历史建筑 , 还能采集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生理数据 , 为以后设计更舒适或者更威严的建筑空间积累数据 。
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中不仅有学建筑的学生 , 还有学计算机、自动化、材料学的 , 甚至还有管理学专业的 。 实验室一侧是古色古香的各种建筑构件 , 一侧是现代化的分析仪器 , 中间一张长桌跨越千年 。 一位参观者感慨:“无现代不历史 。 ”
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张龙教授介绍 , 天津大学工科底蕴深厚 , 有很多跨学科的合作点 , “比如我们跟材料学院合作 , 分析复制古代青砖;与地科院合作 , 用碳14测年份 , 辅助古建筑断代;与智算学部合作 , 共同研究古代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