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二 )



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文章图片

罗森塔尔湿壁画《十钢筋水泥承重墙壁画》
政治专栏的故事以法国“五月风暴”运动为原型 。
政治评论员克雷蒙一直采取中立、客观的新闻立场 , 直到遇见学生领袖齐费里尼(蒂莫西·柴勒梅德 饰) , 她深深爱上了这个美少年 , 并为其修改宣言 , 还使齐费里尼的女友产生醋意 。

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文章图片

“五月风暴”与“三人行”情感关系
美食专栏的故事属于混搭风 , 将食物与警匪元素合二为一 。
美食评论家莱特应邀与警察署长共进晚餐 , 只为见识知名厨师内斯卡菲耶(斯蒂夫·朴 饰)的手艺 。 不料用餐过程中 , 署长儿子被匪帮劫走 , 一场警匪大战就此展开 , 而扭转战局的关键恰恰落在厨师内斯卡菲耶身上 。

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文章图片

警匪间的火并
一些观众看完《法兰西特派》后 , 表示不知所云 。 也难怪 , 三个故事没有情节上的必然联系 , 但韦斯·安德森通过风格化影像与结构编排 , 使本片赏心悦目 。
平面杂志的二维拍法
银幕上的影像 , 旨在突出景深、层次感 , 将二维画面以三维立体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 但韦斯·安德森的技法违背了电影拍摄的常规操作 , 其影像恰恰还原了一种二维平面感 。 然而这种二维感 , 却适用于《法兰西特派》平面杂志的媒介设定 。
首先 , 对称构图搭配马卡龙色调 , 使画面扁平化、二维化 。
呈现无趣镇里的建筑物时 , 韦斯·安德森刻意避开了一种画面真实:灯光打在景物上 , 会出现阴影 。 《法兰西特派》里的景物、人物 , 叠在一个画面里 , 且少有阴影凸显其立体感 。 远处的建筑像是虚拟图画 , 地铁人头攒动 , 平面感呼之欲出 。

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文章图片

其次 , 人物的运动轨迹与摄影机保持水平 , 且运镜多为稳定的纵向升降、横向平移 , 构成相对静止的运动画面 。
如专栏作家萨泽拉克(欧文·威尔逊 饰)骑着自行车 , 穿梭在街道中 , 汽车、自行车、摄影机的运动方向、速度皆一致 , 仅有背景建筑“往后倒退” 。 整组画面的立体感被削弱 。

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文章图片

警匪对战时 , 平移镜头穿过房屋间的隔板 , 展现匪帮的结局 。 场景设置凸显出舞台化的风格 。

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文章图片

另外 , 角色多盯着摄影机镜头 , 或有意或无意地与观众对话 。
电影表演的大忌就是看镜头 。 只有演员不望向镜头 , 光影世界里的叙事空间才是完备的 , 角色在其间有其自己的行为逻辑 。 可《法兰西特派》有多处角色对着镜头说话的场景 , 提醒观众这不过是一个故事、一部“虚构”的电影 。
美食评论家莱特在警察局迷了路 。 他一边寻路 , 一边对着镜头向观众介绍警局的构造以及警队特有的食物 。 角色透对镜头与观众交流 , 就像采访人员通过文字与读者谈心 。

观众?这部美国版《编辑部的故事》,是献给纸媒的一曲挽歌
文章图片

影片呈现不同采访人员专栏故事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