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风

【《诗经》中的风】曲黎敏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一书对“国风”评价甚高 。古人所谓“风骚”是《离骚》的“骚”中有令马不得安宁的蚤;风字中也有具有神秘力量的“虫”,这是风具有无形感召之力的原因 。“天一生水,水生万物”,水尚有形,风之妙更在于其无形诗经,《诗经》有《国风》,风行大地无孔不入,所以作者认为孔子删定《诗经》的作用是“风化”,比用于“教化”的《论语》更有用,更重要 。因为“生存之道的要点,不在于下政令,严管教,而最好是‘美教化,移风俗’ 。美教化,移风俗,是在潜移默化中改良人性 。”教化服务于风俗 。所以《诗经》对于当今社会,则有“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失去的一切在这里寻找” 。当我们觉得生命的方向有所偏离而迷茫的时候诗经,也许就应该回到源头去汲取营养,重新获取新的力量了,而《诗经》正是开放于我们民族文化初创期最绚丽的精神花朵,对于今天和未来也都必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 。因为美育源于天性 。”把天性放在首位的作者,作为中医大学的教授,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以及医学养生的角度,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分析,时时出现格言警句般的文学语言来诠释《诗经》是有所创新的,加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行文,对于这样一部被历代解说者说了无数次的古典来说,确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有些地方不能同意作者的说法,还有“心灵鸡汤”类文章的影子,比如孔子说:“诗可以怨”,又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者的解释道:“‘君子’是孔子认为的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标准,但大多数人是普通百姓”,好像说普通百姓可以怨,君子就不能怨,也不管怨和愠的不同 。“我们想占有的,都未曾占有;我们想放弃的,也未能放弃 。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受挫的生活 。”受挫的生活中自然要怨,君子也难免 。还有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作者将“殆”解释为“迨”,伤悲,是因为伤春 。因为“那时是孔子都仰慕的大同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心醇厚,估计还很少有欺男霸女的恶霸 。”卫道的朱熹都解释说是:“预计将及公子同归,而远其父母为悲也 。”将女子的屈辱的伤悲只解释为被抢后离父母远了,现在把伤悲解释为伤春,也太为权贵们的恶行开脱了 。但毕竟“诗无达诂”,也无法过于苟求 。
以《诗经》第一篇的《关雎》而言,就产生过不少不同的理解 。《汉书·杜钦传》说:周道衰微是《关雎》产生的时代背景,这首诗是为讽谏周康王耽于女色、不能早朝而作的 。昌邑王刘贺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又被霍光废黜后,追究刘贺身边大臣没有劝谏的责任时,不见有为刘贺讲书的王式有谏书,王式的回答是:“诗三百篇,篇篇是谏书 。”《毛诗》又说是“后妃之德”;到了宋朝在朱熹那里则变为:“盖指文王之妃大似未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现代则有人认为只是民间的爱情诗 。《关雎》属于国风,是从民间采风而来的,民间日常虽然不能像王公那样享受“钟鼓乐之”的待遇,但也不能排除有一定地位者婚礼上用一下的可能性 。所以可以推测,那是一首婚礼上唱的诗歌 。你爱唱歌我爱诗,诗歌的磁场里有许多不宜直言,没有把握是否真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也不知道能否包容对方的一切,于是祝福的诗歌里充满了韵外之意的含蓄之美 。“把这一篇弄懂了,也许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诗经》,也才能真正地找到《诗经》的脉络,才能慢慢徜徉在诗的最古老的河床里 。”如此说来,这个河床岂不是已经淹死了无数人?不过,“在无常的世界里,能有一段时间把情感固定在某人身上,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赞美的事情 。”而有一段时间,从《诗经》的“风”中得到某些美感与领悟,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赞美的事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