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连斩数个国际大奖!深圳“沙井古墟新生”怎么做到的( 二 )


除了龙津河外 , 张宇星和韩晶还选择了另外几个代表性的场所 , 包括一座老屋、一个戏台、一片广场、一个废墟等进行了改造设计 , 并且联合了数位艺术家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在地公共艺术的现场展览 。 在建筑学界而言 , 这是一次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事件 , 而对于市民而言 , 这也是一次来自城市边缘的狂欢 。 在这个融合了建筑和艺术 , 立足于历史遗产保护同时又面向日常生活的事件之中 , 古墟获得了新生 。

历史连斩数个国际大奖!深圳“沙井古墟新生”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历史连斩数个国际大奖!深圳“沙井古墟新生”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低成本、少介入 , 以城市创新维护历史景观
一直以来 , 深圳被认为是一个年轻的城市 。 但张宇星认为 , 在深圳宝安、龙岗、坪山 , 存留了大量的历史遗存 , 这些原汁原味的、没有被粉饰过的、有着具体丰富细节与温度的文化遗产是极有价值的 , “你能感觉到 , 当时的人在使用的状态 , 到现在还是这种状态” ,“深圳留下来的不见得比苏州少 。 ”
在整个改造过程之中 , 张宇星和韩晶选用的方法遵循着“轻介入”“微改造”“可还原”的原则 。 “我们不忍心下手 , 里面有留下来的最早期的握手楼、有好多废墟、有几十年的青苔……不能说全是宝贝 , 但对于遗产的角度来说 , 太好了 。 但同时 , 很多好东西 , 一桶油漆就完了 。 ”
建筑师们就这样带着谦卑与敬畏之心 , 开始了对古墟的“改造” 。 韩晶举例说 , 正如龙津河的改造 , “我们从河岸边抠出一个空间来做 , 这就是设计策略和智慧 。 我们学习自然的方法 , 用边角余料去做 。 好像没做设计 , 只是恢复了原状而已 。 学习了自然生态系统、生长规则才能恢复自然 , 而不是单单种几棵树而已 。 ”为了重新恢复戏台功能 , 他们从当地收集一些旧木材和青砖 , 很轻的方法进行室内装饰;古墟新生不仅学习自然 , 还学习村子里建筑 。 “我们学习村子里怎么搭建违法建筑的 , 但是把它抽象化 , 看起来像一个建筑作品”……这些有些近乎“蹑手蹑脚”的改造 , 都只是通过自然、社会、文化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时空的编织 。 所有这些背后 , 建筑师审美都没放在第一位 , 建筑师们并没有打算建设什么永恒的东西 。 “任何时候都可以拆掉 , 立刻恢复原状 。 ”张宇星说 。
也正是这种“轻介入”“微改造”“可还原”的原则受到了UNESCO亚太遗产奖的褒扬 。 大奖这样评价“沙井古墟新生”:巧妙地采用了“城市针灸”的方法 , 在关键地点置入最少量的设计介入和行动干预 , 使这个可追溯到清代中期的传统商业聚落重获新生 。 ……以低成本、低技术的方式修复河岸 , 并重新利用现存建筑结构和公共空间创造出新的设施 , 在尊重古老城市形态的同时增强了社区互动 。 在复兴本地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 , 该项目证明了城市创新在以一种整体的方式维护历史景观方面的重要性 。 ”
事实上 , 低成本不仅是经济层面的 , 更是社会层面的 。 城中村改造往往涉及落脚城市的经济生态以及人口的迁移 。 张宇星很是直接地表示 , 低投入低介入 , 最终是入驻阶层和文化分层的问题 。 “城市更新与改造 , 花了很多钱 , 必定是有钱人在用 。 城中村环境变好了 , 原来的人可能就走了 。 ”
保护遗产 , 更重要的是启发遗产保护的共识
“沙井古墟新生”计划里 , 不仅是设计了被观看的景观 , 更重要的是设计了一条独特的看得见风景的路径 。 既是现场展 , 现场就是一个大型的开放的博物馆 。 同为策展人身份出身的张宇星和韩晶设计了一条很特别的空中廊桥系统 。 包括大台阶、空中栈道、脚手架海报塔等 , 让人们可以走到二层标高 , 近距离观赏近在眼前的历史建筑群 , 发现历史遗产之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