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馆秀外慧中 江苏“文化客厅”点亮美好生活( 二 )


【西馆秀外慧中 江苏“文化客厅”点亮美好生活】数量不少但“流量”不多
近年来江苏省各地公共文化空间数量虽持续增加 , 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 , 部分空间冷冷清清 , “流量”不多 。
24小时图书馆是新近兴起的一类公共文化空间 。 11月26日 , 新华日报采访人员分别在早、中、晚不同时段 , 探访南京市主城区某街道的24小时社区书院 , 发现几乎没有阅览人员 。 物业中心工作人员称 , “几乎很少看到有人使用 。 ”新华日报采访人员以办理借阅卡为由向社区了解书院使用情况 , 工作人员回复:“目前以社区儿童为主 , 以后多搞些活动也许来的人就多了 。 ”
“南京早在2011年就开展了镇、街道‘示范文化站’和村(社区)‘示范文化活动室’建设工作 , 以点带面 ,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 省内不少城市也提出 , 每个街道都要建设文化站、社区要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但这些空间离破除千篇一律的形态、形成各具特色的风貌 , 还有差距 。 ”戴珩介绍 , 一些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 , 政府投入资金建起之后 , 利用率并不高 , 出现有书没人读、有戏没人看、有场馆没人去的尴尬状况 。
新华日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一些市场主体运营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 开业时热热闹闹 , 运营一段时间后 , 就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 南京诸子艺术馆理事长李军介绍 , 当下南京有20多家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民办美术馆 , 然而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 很多都是勉强维持 。
“公共文化空间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创始人的人文情怀和企业家精神之间的撕裂 , 因而要求兼具人文追求和经营管理能力 。 ”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说 , 很多公共文化空间“转瞬即逝” , 就是因为无法实现持续盈利 , 或是不能持续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 。
做强公共文化空间 , 关键词是“品牌” 。 西安大唐不夜城年游客量超亿人次 , “不倒翁小姐姐”“石头人”“敦煌飞天”等现象级文化IP , 实现50亿次以上视频播放量;重庆钟书阁在设计中将“山城”元素融入其中 , 不仅获评“重庆最受欢迎书店” , 还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打卡……相比之下 , 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众多 , 但缺少既叫得响又能“叫座”的公共文化空间品牌 , 即缺少“顶流” 。
“南京是六朝古都 , 历史文化遗存众多 , 但文化空间的载体多半偏小 , 相对分散 , 有些后建的公共文化空间还远离城市腹地 , 可及性、便捷性均相对偏弱 。 ”胡小武分析 , 一方面缺少大体量、创意创新类、主题型的公共文化空间 , 作为城市文化的窗口、IP的集散地;另一方面 , 小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又普遍“中规中矩” , 很多散落在城市里的文化元素未被激活 , 能“出圈”的数量偏少 。 此外 , 空间打造重规划设计、轻活动运营 , 功能较为单一 , 对于一个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而言 , 其承载力很难与城市需求相匹配 。
“公共文化空间一定要有流量 , 让人们都想来 , 来了就想发朋友圈 。 ”戴珩认为 , 不论是传统公共文化空间 , 还是私人打造的新型空间 , 首要任务就是集聚人气 , 有了人气和使用率 , 才有存在意义和发展可能 。 他建议 , 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和运营 , 一定要倾听受众声音 , 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和习惯 , 如果不能抓住“90后”“00后” , 迟早会“死掉” 。
“好看”还需“耐看”
明代的装修风格、竹林掩映中的苏州树山介石书院 , 由8个玻璃房改造的南京“二十四小时美术馆” , 外表“复古”、黛瓦红窗的“文津书房”……走进2021年度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 个个高颜值、有文化 。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 打造“最美” , 在“颜值”和“气质”上都有要求 。 比如空间设计上要能充分体现艺术性、主题特色和地域特色 , 氛围营造上要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浓厚文化内涵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