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 潮流的本质就是欲望收割机!( 二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 称霸资本主义国家 。 同时 , 服装纺织产业重心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全球产业链逐步形成 。
美国寻求对时尚产业的话语权与控制权 , 占据微笑曲线两端 , 成了十分紧迫 , 但又有底气的事 。
另一方面 , 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 女性大量进入职场 , 摆脱刻板印象 , 寻求平权成为时代的声音 。 美国代表团的商务风正是这种声音的外在表达 。
拿下凡尔赛之战后 , 美国设计师一雪前耻 , 成为世界级时装媒体、名流的座上宾 。 附带着其邀请的非裔模特也借此打破了时尚界的种族障碍 , 成为引领时尚的新潮流 。
如果说在美国时尚产业崛起过程中 , “定义潮流→商业变现”这个链条还没那么直接、明显 。 那么 , 代表潮流的时装周在对下海捞钱的露骨程度上 , 已经达到忘我水平 。
时装周作为行业看货、买货的一种重要形式 , 原则上仅对商业人士开放 。 但在90年代 , 明星与超模的出席为时尚产业带来空前的关注后 , 时尚周从此走上新路子 。 T台秀的好坏不再由设计师的作品决定 , 社媒的传播、外界的打Cll成为重要衡量标准 。
时装周正式进化为品牌大型营销现场 。 风头正盛的网红取代超模走上T台 , 为品牌带来更多粉丝关注 。 消费者看不懂的服装也有可能是品牌博眼球、求出位的骚操作 。
而对品牌来说 , 时装周的营销性价比也远高于砸钱做广告 。 新款一经发布 , 即可贴上“潮流”的标签 , 在各个博主的热议中引领新一轮风尚 , 带动品牌大卖 。
但显然 , 时装周仅是定义潮流的其中一环 。 这种集体认同本质上是“迷信权威”的结果 。 背后的关键 , 是“权威者”对于人类精神欲望的窥探与实现 。
如Dior被赋予的高贵优雅、Prada所代表的成熟女王气质、Gucci 塑造的“酷劲十足”的形象 。 消费者内心想要什么 , 品牌就能把自己包装成什么 。
而潮流背后对应的则是权力更迭、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审美风尚和生产水平的变化 。 它的形成 , 是群体式的共鸣 , 每一种潮流都是多方博弈后的结果 , 潮流体现的不仅仅是物品 , 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等级、群体的分类 。
在某一领域 , 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群通常能够成就潮流 , 而非潮流成就了某一类人群 。 因而当潮流品牌太过自信 , 就容易翻车 。
2017年 , 巴黎世家经历了一次时尚危机 。 它出了一款新包 , 长得和宜家的购物袋差不多 , 但这款包的售价足以买三千多个宜家购物袋 。
尽管有媒体、时尚圈人士努力解释:
“它看起来不像是上东区富有的家庭主妇们会背去吃早午餐的包包 , 但是这并不意味为它不是奢侈品”
“奢侈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工艺”
“巴黎世家开辟了时尚新视角”
但仍遭到群嘲 。 宜家甚至专门出了一套“教你如何鉴别真的宜家包”的教程 。
潮流品牌可以贵 , 可以看不懂 , 但不能反智 。 上东区的富太太们买包可不是为了春运扛行李 。

Van 潮流的本质就是欲望收割机!
文章图片
2020年 ,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 , 中位数27540元 。 其中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 , 中位数403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 中位数15204元 。
同时 ,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达到90% 。
国内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 , 为近些年潮流消费提供了成长环境 。 根据泡泡玛特的调查数据 , 15-40岁的消费者占比达到95% , 持有学士学位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达到65%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