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有说 丧钟因“双11”而鸣( 二 )


对有能力的消费者来说 , 看到汽车 , 会想到车库 , 再想到一套带有车库的别墅 , 再会想到豪华装修 , 这一连串的暗示 , 在生活中很常见 , 来自身边无时无刻的暗示 。
鲍德里亚直接将生活中这种一串串欲望诱惑链 , 称为消费的“诱奸” 。
当人消费时 , 就默认进入了这种符号的秩序 。 这和区块链的挖矿逻辑类似 , 人们挖矿 , 产生区块 , 而区块自动加入区块链中 , 挖矿就是为区块链创序 。
所以鲍德里亚说 , 消费时 , 个人是被删除的 , 就是因为人在消费时是这一整套逻辑秩序中的一环 , 你控制不了自己 , 那是因为被诱惑得太深了 。
所以 , 鲍德里亚将消费的逻辑定义为“符号操纵” 。 消费 , 就是是物的秩序在操纵人 。
你看 , 他为大家的消费找到了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借口 。
03
有人觉得雷慢之前对消费主义警惕得太严肃了 。 但在后现代的批评者鲍德里亚和他的老师德波那里 , 却显得太过软绵绵了 。
鲍德里亚直接将消费称为“强暴” , 说“物是人的镜像” , 这就传神极了 。
他说 , 消费者与物的关系 , 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关系 , 而是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的被强暴的关系 。
什么是“全套的物”?今天包装、广告、打折和全部社会暗示所赋予物品的虚拟意义 , 豪车配豪宅 , 豪宅配高端装修的潜意识暗示 , 构成了全套的物 。
典型的例子就是奢侈品 , 比如钻石 , 作为装饰品 , 它的功能几无一用 , 但过去几百年 , 商家用广告和营销 , 强加给了它爱情、永恒、宝贵等意义 。
人的物欲是怎么产生的呢 , 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物品暗示建立一套“意义链” , 然后对消费者完成“心理建模” 。
这一套 , 在当前的互联网上 , 再熟悉不过了 。
在互联网上 , 当人们免费使用互联网App时 , 因为不付费 , 互联网公司通过大数据建模 , 对用户进行行为分析、评估 , 预测人的偏好、行为逻辑 , 最后完成“用户画像” , 最后将用户作为流量 , 卖给了广告主 , 人成了被卖的商品 。
天猫、京东和拼多多的消费“意义链” , 是通过精准营销、算法推送、商品促销、满减优惠等一系列暗示建立的 。
所以 , 人们买买买 , 无意识进入了为消费主义符号创序的队伍 , 进入消费主义的游戏规则 , 而消费用无意识的纪律来驯化我们 。 最终 , 我们形成了一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 这种意识形态 , 是促进整个社会一体化的最好的工具 , 就像古代社会的宗教礼仪一样 。
当鲍德里亚1960年代末的某天 , 走在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帕尔利二号”里 , 面对商品和物营造的氛围和象征时 , 发出了感慨:
超级购物中心 , 就是我们的先贤祠 , 我们的阎王殿 。
图:超市是一整套的暗示链和景观构成的
04
人总强及们在选择一件通石流商品时 , 也是在给消费社相形会做符码创序 , 在挑选一辆汽车时 , 有人会选择宝马 , 有的会选择雪佛兰 , 都是在标榜自我 , 并向社会传递一种关于品味、财富、价值取向的信号 。 当人们购买一件物品时 , 消费行为就完成了给人的阶层、财富与身份编码 。
这就是鲍德里亚说的:人们在消费中 , 完成自我的阶层、集团定位 。 你能买得起怎样的物品 , 代表着你所处的阶层 。 当然 , 也有不甘心于所处阶层地位的 , 比如女大学生用“裸贷”买LV包 , 就是想用高消费 , 抬高自己的阶层 。
去年有一阵子自媒体报道的“上海名媛” , 几十人团购一间豪华酒店的房间 , 就是想用物品的“意义链”去钓有钱的“凯子” , 摆脱自己所属的阶层地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