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出门消费,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 二 )


用户 出门消费,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
文章插图
有人干脆觉得,看网红种草不如逛大众点评。
记得有个产品经理曾写过一篇《流量枯竭时代,古典互联网人何去何从?》的文章表达他的烦恼。他提到一个现象,从2018年开始,产品经理的价值就在逐渐缩水,彼时市面上开始出现如“古典互联网、增长黑客、私域流量、KOC”这样的名词,而“商业化、用户增长”等岗位也在逐渐替代产品经理。
“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已被各超级APP覆盖,能通过体验带来的增长微乎其微,也就是说,流量还在那儿,但价值已无法通过体验获取。”他写道。他其实也点出了一个有些让人无奈的事实,最重视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如今已经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首要问题是怎么圈进更多流量,流量才有价值。
由此我们也多少能明白网红种草为什么会兴盛,毕竟网红是掌握了流量密码的一群人,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和算法推荐,畸形的网红“滤镜”也诞生了。当网红经济带着流量与算法在线上狂奔,专注本地生活服务的大众点评,看上去甚至有点“过时”。
这个诞生于2003年的平台最初参考的是美国的《查氏餐馆调查》模式——一种收集食客对餐馆的评级并进行关联的方法,并且这种模式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也就是说,大众点评采用的是一种“大众模式”,集合的是“众智”,评分的依据来自大量普通消费者。或者换句话说,在大众点评,事物的评价话语权属于普通用户,而非网红——我们也从来没听说过“大众点评KOL”这样的存在。
这样一个“古典”的平台,年轻人看上了它的什么呢?
在数学和统计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大数定律”,是“描述相当多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的定律”——人们发现,在重复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也就是说,当采集的样本越多,这个采样结果就越能接近真实的期望值。如果用大数定律来解释大众点评的评分机制,就会发现比起网红的“一家之言”,大众点评还蛮靠谱的。
大众点评和其他网红种草平台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它能给用户提供更多维的参考。知乎用户@娟儿的总结很到位,用户在大众点评上处于“联合评估”状态,平台提供的价格、评分、评论、距离等信息能帮助用户做更理性的消费决策,这时我们会进入“计算模式”;但网红种草更多是一种“感觉模式”,消费者会更加容易受到感性线索(比如美图滤镜)的影响,也更容易冲动消费。
用户 出门消费,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
文章插图
你可能有的一个疑问是,现在的大众点评难道不是越来越像某些社交分享平台了?
确实,大众点评在原先本地生活工具的基础上,首页增加了信息流内容。在中国互联网上,大众点评也不是唯一一家这么做的,这尤其体现在一些涉及消费交易类型的平台。比如淘宝在去年底的时候,把“买家秀”社区升级成了“淘宝逛逛”,在手机淘宝上增加了一级入口;京东把原“发现”频道改成了“逛”,且放到了App底部栏正中间,给用户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消费决策参考。
对各大互联网公司来说,在获取新用户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怎么盘活已有用户、增加用户粘性就变得重要起来。大众点评用内容信息流模式,正补齐了其他流量平台冲不进去的本地生活服务“种草”内容。
公平地说,大众点评现在依然是很多人在消费时会作为参考的一个依据。在计划去某家餐厅或是密室的时候会用什么来作为参考依据?不少人的答案可能都还是大众点评。出门前先看一看用户给出的评价和评分,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这就像很多人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前都会先参考豆瓣评分那样。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