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二 )


相比薛仁贵和柳迎春的故事,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出现较晚 。不过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也是后人推断薛仁贵和柳迎春分别是薛平贵和王宝钏原型的重要依据 。关于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仍旧没有确切的答案 。有学者曾提出,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起源于唐宋之间,是以《格林童话》中的《熊皮》故事为原型,后经西域古道从欧洲传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观点被广泛征引,不过后来该观点遭到质疑,遂逐渐失势 。也曾有观点认为直到明代,该戏已经具有雏形,但是依旧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撑 。可以肯定的是,薛王二人故事的盛行不晚于清咸丰年间 。
另外,民间还流传有不同版本,来证明薛仁贵、柳迎春与薛平贵、王宝钏之间的渊源 。据老辈艺人流传,某年山西一富户为母庆寿,邀人演出薛仁贵的经典大戏《汾河湾》等戏 。等宾客散去后,其母询问班主薛仁贵与柳迎春最后结局,班主回称,薛仁贵和柳迎春寒窑相见后数日,薛仁贵因军务在身又回到军中,柳氏思夫心切,病逝寒窑 。富母听后竟一病不起 。富子虽请来名医为之诊治,但都不见效果 。后来经过一再探问,名医发现原因所在,便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于是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富子重金征求薛仁贵夫妻团圆的剧本 。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 。为了迎合富母的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荣妻贵,大团圆结局 。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也自愈 。自此之后,京剧舞台上便出现了一个薛仁贵,一个薛平贵,“两薛并存” 。
王宝钏为何宁挖十八年野菜也不去种菜?
戏剧中的薛仁贵和柳迎春 。来源/京剧《汾河湾》截图
除了较为流行的“山西富户改戏说”之外,还有“乾隆改戏说”以及“慈禧改戏说” 。以上这些传说看似各异,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因对原本关于薛仁贵剧情中薛妻柳氏的人物命运不甚满意,故而要求戏班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改造薛平贵与王宝钏结局,戏班因不便随意改造古人事迹,所以另编新戏,另取姓名,这才有了“薛平贵与王宝钏” 。无论是哪种传说,都印证了薛仁贵、柳迎春与薛平贵、王宝钏之间的密切关系 。
除了以薛仁贵和柳迎春为原型外,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也不断融合了其他的民间艺术作品,例如清代同治年间的《龙凤金钗传》等 。由此,薛平贵和王宝钏二人的故事是以薛仁贵与柳迎春二人故事为原型,再加上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作品不断融合而来 。而如今观众熟知的王宝钏,亦是经过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编剧、导演等工作人员对传统戏剧《红鬃烈马》的改编,这种改编也是经过整合和挖掘后的较为现代的阐释 。
王宝钏为何挖野菜而不去种地?
电视剧中,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年,靠挖野菜过日子,显得十分凄凉 。为何王宝钏宁愿挖十八年的野菜,也没想起自己种地,让自己吃得更丰富一些呢?有网友调侃“宝钏爱吃野菜”,真是这样的吗?
来源/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截图
其实“王宝钏挖野菜”的故事设定,既有现实的考量,又有文艺家们的巧思 。
首先,在农业社会,土地作为一种重要资产,并非可以随意耕种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土地占有方式,一般可大致分为公田 (官田) 与私田 (民田)。自春秋战国以来,几乎历朝历代的朝廷都在关注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有意加大对国土的实际控制权 。《诗经·小雅·北山》曾曰:“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尽管当时周天子并没能建立起对周围封国的实际控制权,但也表达了希望天子能对“溥天之下”行使主权的美好愿景 。到了秦朝时,“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不过,鉴于国土幅员辽阔,加上土地归属关系复杂,官僚、贵族地主土地兼并状况时有发生,要想真正实现对国土的控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也是历朝历代经常进行土地制度、赋税及徭役制度改革的原因所在 。然而,尽管改革时有推行,土地共有的理想与土地私有的现实矛盾也一直存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