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二 )
忘我钻研 , 攻克技术难题
顾诵芬说 , 他最大的愿望 , 就是不要离开航空事业 。
1969年 , 歼8完成了首飞 , 但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 。 对于引起振动的原因 , 顾诵芬提出 , 通过观察歼8飞机飞行中贴于后机身和尾翼上毛线条的扰动情况来对症下药 。 他要上天观察歼8飞机后机身流场 。 这对于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是一个挑战 。
决心已下 , 顾诵芬登上了试飞员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飞机 。 为了观察清楚毛线条的扰动 , 歼教6和歼8两机的距离仅有5米左右 。 经过3次近距离观测 , 顾诵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 , 终于找到问题症结 , 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 , 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
1986年 , 顾诵芬来到了北京的航空工业科技委工作 。 他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决策和为航空装备的体系建设、国防事业的宏观布局建言献策上 。 顾诵芬密切关注着型号研制任务 , 在C919、歼10、运20、教9、ARJ21等多个型号研制项目中担任技术顾问、专家组负责人或成员 , 还积极推动我国水上飞机等的研发 。
顾诵芬尤其重视人才培养 , 他带领的团队中成长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 。 还有大量的专家学者从他知识和经验的宝库中得到教益 。
勤奋刻苦 , 坚持工作学习
认识顾诵芬的人都知道 ,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
顾诵芬的爱人江泽菲回忆 , 结婚以后 , 他们每一两个月去一次沈阳的太原街 , 顾诵芬直奔书店 , 她则采购食品和其他家用物品 , 大约3小时后她再去书店找顾诵芬 , 然后一起回家 。
顾诵芬大学时学的是气动力专业 , 工作后 , 他刻苦钻研 , 很快掌握了飞控、航电等其他专业的技术 。 为了更好地工作 , 他还学习了多门外语 , 翻译和校对了大量资料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曾经赞叹:“大家都称他为‘活图书馆’ 。 他之所以有这个本领 , 除了有惊人的记忆力之外 , 还因为他勤奋学习 , 抓紧一切时间读书 。 ”
虽年过耄耋 , 仍心向苍穹 。 顾诵芬因病做过手术 , 可他仍然坚持上班 。 平时10分钟的路程 , 他现在要花更多时间 , 但人们仍能看到他准时坐在那一把老旧木椅上工作学习 。 他说:“了解航空业的进展 , 就是我的晚年之乐 。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看一点书 , 翻译一点资料 , 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 。 ”
王大中——
倾情一生为核能
采访人员 冯 华
2021年9月12日 , 山东荣成石岛湾 , 天高云淡、海风轻拂 。 86岁的王大中 , 在这里见证全球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历史性时刻——9时35分 ,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 机组正式进入“持续核反应”状态 。 这是被业界公认的第四代核能技术的优选堆型之一 , 标志着我国在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领域 ,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60多年来 , 王大中带领团队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成功之路 。
从零起步建造反应堆
中国核能发展史上 , 清华“200号”是个特别存在 。 1958年 , 王大中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 , 留校工作 。 这一年 , 清华大学向上级提出建议 , 自行设计和建造一座功率为2000千瓦的屏蔽试验反应堆 。 方案得到国家批准 , 王大中成为反应堆的设计建造者之一 。
燕山脚下的虎峪村 , 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反应堆选址之处 , 工程编号“200号” 。 从此 , “200号”成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核研院”)的代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奢侈品媒体|朗格与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共续合作|奢华奢侈品媒体
- 产品女球迷专属!聚星动力携手阿根廷国家队,发布珠宝配饰系列
- 进行 初春这样穿时髦还保暖,学会你也能成时尚达人,走近春日高级圈
- 校服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可以从校服上窥见一二
- 顿改良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可以从校服上窥见一二
- 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可以从校服上窥见一二
- A.O.史密斯再次荣获中国家电“红顶奖” 彰显家居艺术美学
- 武夷山国家公园晒家底 发现动植物新种11种
- 行业 纹身油墨可致癌!欧盟7个国家实施禁令,纹身业有一年缓冲期寻找健康替代品
- 国家“冰丝带”赛时景观标识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