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定义( 三 )


四字:忠、孝、节、义
忠、孝在中国社会是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 。
《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 。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
忠 ——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 《礼记·表记》中载孔子言:“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怛之爱,有忠利之教 。。。耻费轻实,忠而不犯”,《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 。
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 。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 。。。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 。”《左传·昭西元年》:“临患不忘国,忠也 。” 忠,本指人与人忠,孔子言“近人而忠”、“忠利之教”,孟子言“教人以善谓之忠”,故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3] 。
孝 ——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经》中,子曰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 。“孝之为义,初不限于经营家族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主主义》一文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 。
孝最基本的内涵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最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现在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其实,尊敬先于赡养 。
至于祭祀祖先,祭享之礼,“其事似近于迷信,然尊祖敬宗实为报本追远之正务”[4] 。祖先崇拜、祭祀等等,都是家庭宗族孝文化的延伸 。
三达德:智、仁、勇
三达德出自《中庸》 。《中庸》:“知(智)、仁、勇三者,是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也 。
纵欲、禁欲和天理欲求
到了宋代,朱熹针对当时的人欲?锢暮蜕莼缙岢觥按嫣炖恚鹑擞保炙担骸耙常炖硪玻簧秸浜N叮擞病7蚱蓿炖硪玻蝗匏逆擞病!比衔非笊秸浜N丁⑷匏逆俏ケ程炖淼娜擞ǔR场⒁环蛞黄拊蚴翘炖韀5] 。
在先儒中也有类似思想,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载告子言:“食、色,性也”,《礼记·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饮食男女的欲求,天经地义,满足符合天理的欲求而又不纵欲 。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到了现代,孙中山提出中国固有的八种道德,他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中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 。
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 。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 。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