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陆战队重机枪实训,惊现怪异穿甲弹,横扫敌摩托化装备的利器

我军陆战队重机枪实训,惊现怪异穿甲弹,横扫敌摩托化装备的利器

文章图片

我军陆战队重机枪实训,惊现怪异穿甲弹,横扫敌摩托化装备的利器

文章图片

我军陆战队重机枪实训,惊现怪异穿甲弹,横扫敌摩托化装备的利器

文章图片

我军陆战队重机枪实训,惊现怪异穿甲弹,横扫敌摩托化装备的利器

文章图片

我军陆战队重机枪实训,惊现怪异穿甲弹,横扫敌摩托化装备的利器


最近《解放军报》记者下到陆战队某部 , 报道了连队89式重机枪实训考核 , 在重机枪射击时其猛烈打击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 不愧为“铁扫帚”的美誉 。

但重机枪在射击时所发射的子弹外观很怪异 , 与常规的12.7毫米重机枪弹不一样 , 它的弹头却呈“花瓣状” , 似乎是具备某种特殊能力 。
这种子弹确实和我们常见的子弹不一样 , 它是“次口径穿甲弹” , 由于弹头的口径小于12.7毫米(7.94毫米)与弹壳的口径不匹配 , 所以要用铝合金弹托这样才能将弹丸与弹壳结合在一起 。

“次口径穿甲弹”被击发后飞出枪口的一定距离弹托就会与次口径弹丸分离 , 次口径弹丸在巨大的枪口初速(825米/秒)推动下弹道平直 , 撞击动能也会更高 , 由于弹丸直径小其尖部压强值很大 , 所以穿甲能力也更强 , 炙热而脆硬的弹丸打进摩托化部队车辆内部会炸裂 , 对车辆里的人员造成很大伤害 。

美军M2重机枪 , 左侧为普通弹和曳光弹(红头) , 通常是4发普通弹+1发曳光弹 , 便于目标指示;右侧为次口径穿甲弹 , 它是早年间美国太平洋技术公司研制的 , 其原理由火炮(坦克炮)次口径穿甲弹衍生而来 , 上面我军89式重机枪用的84式穿甲弹就是198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的 。
那么 , 在已经有了等口径子弹的情况下为啥要发展次口径弹呢?原因就是1960年代之后陆军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种类也增加了不少 , 同时工业能力的进步使得部队的摩托化/机械化水平要比二战期间更是提高了一大截 , 不但有坦克 , 还出现了轮式和履带式步兵战车伴随坦克一起进攻 , 同时也给步兵提供了有效装甲防护 , 二战期间步兵跟在坦克后面进攻的场面很少再看到了 。

珍宝岛战斗爆发前 , 苏军经常乘坐BTR-60轮式步兵战车在乌苏里江面上机动 , 我军56式步机枪子弹根本就穿不透 , 而且它上面还有重机枪进行反击 , 除了轮式步战车之外 , 珍宝岛事件爆发后还迅速部署了装甲更厚的BMP-1履带式步兵战车 , 1970年代末部署了BMP-2战车 , 这两型战车各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在17~25毫米 , 由于有斜角提高了防护水平 , 装甲厚度相当于30~35毫米垂直厚度40Cr(40铬)钢板 , 这一厚度我军当时的54式重机枪弹在400米外根本打不穿 , 只能使用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进行打击 。

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打击苏军T-62坦克不行 , 但是打击步战车效果很好 , 问题是这炮连同炮架(轮式)很重 , 再加上占用编制较多(8人一个班)一个连最多装备2门外加4具“老40火” , 既要打坦克还有应付步战车 , 不但火力密度不够携带弹药数量也有限 , 所以能难抵挡苏军机械化部队攻势 。

美军.50BMG子弹击穿12毫米钢板靶 , 我军遇到的问题 , 实际上也是美军(北约)遇到的问题 , 当时华约集团的坦克装甲车辆数量和密度远高于中苏边境的苏军 , 北约虽然装备了大量的反坦克导弹和各种对地攻击机 , 但是营连分队面对的压力一点也没有降低 , 必须要研制出新型反装甲弹药构成火力打击层级 , 用于补充和衔接空中战机和地面坦克、反坦克导弹构成的反装甲网络 , 根据战后出现的次口径反坦克炮弹的原理研制出重机枪用的APDS弹药 , 也就是次口径穿甲弹 , 借助于钨合金弹丸的高硬度和次口径的高穿甲能力 , 在800米外(相当于垂直45毫米厚的钢板 , 超过了苏军所有型号战车的装甲厚度)摧毁苏军的各型步兵战车 , 减少营连分队对反坦克导弹的依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