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

四川省国张中学杨满康、李树昆两位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上发表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重诂》的短文,批评人教版课本对上述孔子语的“解释不当,因为它违背了训诂学的原则 。训诂学认为:把古文译成现代文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既要有发展的观点,又要有断代的观点,还要联系语言事实,与上下文吻合,讲究实事求是,做到‘信、达、雅’” 。
接着,二位老师“用前述原则较严格地审议”,“对照原文”,发现“‘三人’、‘行’、‘我师’的释义不确 。”按照他们的说法,“‘三人’肯定不确指‘三个人’,而是数字虚用,应理解为‘多人’ 。‘行’本意为‘走’,但这里应引申为‘在一起’ 。‘我师’并非指‘我的老师’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意动用法,应解释为‘可以做我的老师’ 。
【三人行必有我】故全文应解释为:‘多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他们的结论是人教版课本的注释“无疑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他们还严肃地指出:“这种不确切的注释在中学课本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容易令涉世未深、缺乏经验的中学生步入迷宫 。”(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41页)。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