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工匠”第三场比赛手工制作组母女齐上阵并肩“绣”技艺

“我宣布本次大赛正式开始……”12月8日上午9:00,“铜川工匠”第三届大赛手工组和综合组选拔赛在铜川隆重举行工业技师学院,来自铜川市的42位剪纸、面塑、刺绣、农民画等各行各业手工工艺大师齐聚一堂,角逐 。陕西省民俗协会副会长王智、民俗文化学者左启诚、中国刺绣大师张奕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竹玲、高级技师党寅生担任评委手工制作组 。
母女俩在一起
并排“刺绣”技巧
【“铜川工匠”第三场比赛手工制作组母女齐上阵并肩“绣”技艺】评委一宣布比赛开始,选手们便投入到了激烈的比赛中 。“哇,这是什么刺绣啊?”围观的人一个个停下来,选手们走的飞针 。他们手中的针线不断地在绣布上穿梭 。他们技艺精湛,绣出的图案各有特色 。“这种刺绣就是‘秦绣’,起源于陕西汉族古老的民间刺绣,我特别喜欢刺绣,我绣了20年左右,这是我旁边的妈妈 。” 35岁铜川市耀州区选手崔萌表示,她和旁边62岁的赵春是母女,母亲赵春有40年的秦绣经验 。
“秦绣要严格按照格子来做 。缝合方法精细而严谨 。用或多或少的刺绣来继续绣花样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种高端的手工艺 。”大赛评委之一、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义万说:“秦绣相对于细苏绣和蜀绣来说比较粗糙 。,古朴典雅,清新明快,以黄土为主 。粗犷、豪迈、凝重的艺术风格和高原的装饰气息 。”
比赛现场,一幅22米长的十字绣作品《清明过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我今年62岁了,我很喜欢十字绣,在家闲着也没事,有时间会绣 。”来自耀州区的62岁刺绣师陈亚娟说,“大约花了6年年初,家里人认为刺绣贵,对颈椎不好 。另外,我年纪越来越大,孩子们不支持,后来因为喜欢,就坚持绣了,渐渐的家人也开始支持了 。”
继承的继承
弘扬传统文化
宜君县的参赛选手、剪纸大师田雅丽熟练地运用了各种剪纸技术 。一张普通的红纸,在田雅丽的手中,变成了一张寓意“年年好运”的剪纸作品 。据了解,田雅丽从事剪纸40余年,在校学生100余人,培养了数千人 。
“我之所以来参加这次铜川工匠大赛,是因为剪纸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我们要尊重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古老技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田雅丽告诉采访人员 。
宜君面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爱芳也参与了“铜川工匠”的评选 。参赛选手们被摆在了琳琅满目的自己亲手制作的面花面前,其中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还有一些从中国传统故事中走出来的人物,可谓是巧夺天工 。
“我今年77岁了,做面花10年了,退休后无事可做,在家做面花,家人很支持 。”赵爱芳说道 。据了解,赵爱芳是第一批面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每年清明节黄帝陵祭祖活动所用的面花,都是她用20天精心制作的 。
传承与创新
体现真正的工匠精神
当当当……随着声响,迎面而来的是铜车马,造型各异,很有特色 。“我父亲是个铁匠,他希望这些手工艺品能代代相传,所以他教我制作‘铜狮印章’,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这个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兵马俑 。”里面有武士和马匹 。车马非常震撼,所以我开始制作铜车马 。62岁的手工玩家李振华说,自己制作铜车马已经30多年了 。“制作一个铜车马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陕西民俗手工艺品,你看,每一扇门窗都可以打开,每一个零件都是用这些工具手工敲出来的陕西民俗手工艺品,非常费力 。”李振华一边敲门一边解释 。据了解,李振华在不同历史时期制作了300多辆青铜车马,并形成了一系列作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