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20年:从“低能儿”,到十大文化符号第二

有人问麦兜的创作者麦家碧和谢立文,问他们对麦兜有什么期望,他们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期望 。如果他不能像伟仔那么靓仔,又没有周润发那么有型,我只希望他一直善良,开开心心,不要变成别人盘子的午餐肉 。”如此简单朴素的愿望,道出了人生百味和社会的残酷 。而“麦兜”故事,其角色看似是为儿童设计,实则是为每一位成年人准备,甚至很多带着孩子去观影的家长,都哭着从电影院出来 。
“麦兜”20年,麦兜26岁
自“麦兜”第一部电影《麦兜的故事》(2001年)放映至今,已经有7部麦兜电影 。除了《麦兜故事》外,还有《麦兜菠萝油王子》(2004年)、《春田花花同学会》(2006年)、《麦兜响当当》(2009年)、《麦兜当当伴我心》(2012年5月10日)、《麦兜我和我妈妈》(2014年5月1日)、《麦兜·饭宝奇兵》 。

“麦兜”20年:从“低能儿”,到十大文化符号第二

文章插图
在故事中,麦兜是1995年出生的,5月22日是他的生日 。麦兜还是一个95后 。在它诞生的20年间,它从寂寂无名,成为“香港十大文化符号”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的象征“紫荆花”,甚至还在我们耳熟能详的“香港小姐”、“TVB”、“四大天王”之上 。
再说这个系列动画之前,我想到了一件事:有人问起“麦兜”的编剧谢立文,为什么要创作“麦兜”这一个形象 。她说:她想知道,被认定为弱者的人,可以怎样生存 。
“麦兜”20年:从“低能儿”,到十大文化符号第二

文章插图
我想看过的“麦兜”的朋友都知道,麦兜虽然看上去十分憨厚,可如果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只能算一个“低能儿”,可谓天生的“弱者” 。
诚然,麦兜从一开始的“弱者”设定,不但没有把观众剥离出去,反而增加了非常深的代入感——并非“低能”,而是身为“弱者”的代入感 。这是整个“麦兜”系列动画的基调 。
披着儿童外衣的成人动画
麦兜的故事,虽然表面上看去,不过是一部典型的子供动画,是给孩子看的;可当家长们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过之后,发现自己上了当 。用一位网友的话说:“这个故事根本不是给小朋友看的,所有又善良又没用的大人应该一人发一筒卷筒纸进去一边哭一边擤鼻涕一边看 。”
“麦兜”20年:从“低能儿”,到十大文化符号第二

文章插图
这句话道出了“麦兜”的真谛 。
诚如编剧所言,如果冷眼看去,麦兜的确同“低能儿”无异 。麦兜的一段经典场景“鱼丸粗面”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麦兜”20年:从“低能儿”,到十大文化符号第二

文章插图
这段对白,麦兜和校长来来回回在鱼丸和粗面之间拉扯,对话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我想,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会明白此时到底应该点什么、不应该点什么 。可麦兜却一直没明白 。无论是鱼丸也好,粗面也好,这都是他此刻最想吃的东西,即使早已卖光他还是不断选择“碰壁” 。
“现实没有你想要的东西”,不正是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吗?而那些你能得到的,恰恰不是自己最想要的那一个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不断挑战那些并不存在的所爱,还是束手无措屈从于眼前的现实?
“麦兜”20年:从“低能儿”,到十大文化符号第二

文章插图
在麦兜的世界中,满是如此被现实压垮的大人,比如麦兜的妈妈麦太 。
麦太有句很有名的话:“像我们这样的女人,谁不能随时挤出眼泪来呢?”这句话大概就代表了她的一生 。
“麦兜”20年:从“低能儿”,到十大文化符号第二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