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捕役,是少之又少的 。通贼才能当“名捕” 。大多数档案、笔记中出现的捕役,都和贪赃枉法相联系 。首先,捕役靠敲诈勒索敛财 。捕役奉命捉贼前,往往要向事主索取酒食、路费,案件如果没破,事主就不免蒙受双重损失 。很多捕役还会选择乡中曾有前科的富户,先诬陷他们形迹可疑,再诈取钱财;富户要是拒绝,就会被扭送衙门,屈打成招 。其次,捕役时常贪墨赃物 。清代法律规定,抓获盗贼后,州县官员要命几名捕役共同起获赃物 。捕役们或者借起赃为名,随意闯入百姓家中,翻箱倒柜,搜刮民财;或者不等事主认领,就先行瓜分赃物,致使赃物“缴官者不过十之二三,余俱干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捕役和盗贼沆瀣一气 。嘉庆年间的官员卓秉恬说,“捕役藉盗贼以渔利,盗贼仗捕役为护符”;同治年间,曾国藩在直隶总督任上也发现,“捕役之能干者,强半通贼,本不愿于破案” 。捕役为了交差,往往抓百姓充数,《老残游记》里就说,曹州“各县捕快捉来的强盗,不是老实乡民,就是被强盗胁了去看守骡马的人 。”
在清代,有能力的捕役往往对境内贼情了如指掌 。雍正帝的宠臣田文镜曾上奏说,“独捕役一项,较他役为最黠,原系积年惯盗改恶复良,则充为捕……彼其平素,原与贼通,贼之窝线,彼无不知;贼之风声,彼无不晓……且彼既为捕役,则临邑、邻府、邻省之捕役,亦无不声应气求,彼此照应……各能暗地通知,禀官关会 。即贼之去向下落,知者必告……此所以捕役缉贼如探囊取物……”大意是,在各类衙役中,捕役最为狡猾 。他们原本都是盗贼,后来改邪归正,当了捕役,自然了解本地贼窝所在 。同时,捕役不免和相邻地区的同行互通消息,往往能轻易获知盗贼的下落 。这就是为什么捕役捉贼像探囊取物一样简单 。
捕役有此人脉,一方面固然便于捉贼破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和盗贼勾结 。嘉庆年间,有官员上奏,称山东捕役和盗贼狼狈为奸,“平日分赃,临时送信” 。对捕役来说,勾结盗贼是成为“名捕”的必备能力 。文学家袁枚在多地任过县令,他曾一语道破“名捕”真相——“彼养盗者,名捕也 。能养之,必能擒之 。今能充捕者,乞丐类也 。不能养盗,而盗亦不屑供养之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名捕要有保护盗贼的能力,这样需要立功时,就能立刻把他们捉拿归案 。如果充当捕役的都是乞丐之流,就不可能和盗贼建立联系 。
捕役与盗贼蛇鼠一家,是时人的共识 。为改善此种弊政,一些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曾国藩在他写的《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中提了一个办法,“嗣后各州县,皆宜厚养捕役,工食之外,另给月薪,恣其所为”,同时设立严格的奖惩措施,希望通过“大利在前,峻法在后”,督促捕役尽职工作 。刘衡曾在广东四会、四川巴县等多地任知县,被誉为“刘青天” 。他在《庸吏庸言》中提过一个让百姓代替捕役的建议——“愚以为弥盗之道,用捕不如使民自捕,盖捕与贼近,贼之踪迹捕知之;民亦与贼近,贼之行径民亦微窥之,然捕甘贼之利,故匿之惟恐不深;民苦贼之害,除之惟恐不尽,则与其使捕捕贼,似不如听民捕贼,且许其送贼……”刘衡的意思是说,之所以让捕役捉贼,是因为他们接近盗贼;百姓通过秘密窥探,也同样能获知盗贼的藏身之处 。捕役出于个人利益,惟恐盗贼被人发现;百姓不同,他们受到盗贼的直接伤害,除贼之心坚决 。因此,鼓励百姓捉贼的效果会比任用捕役更好 。曾国藩所提办法,很多州县都有实行,因不能遏制捕役谋求私利的贪念,效果不佳 。刘衡的建议更不具可操作性,捉贼毕竟是一件极为专业,且危险的事,普通百姓很难胜任 。“与盗贼勾结才能成为名捕”这类制度性问题,直到清末也未能解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少年四大名捕》有缘无分,因爱成殇,姬瑶花绝望黑化,依然为爱牺牲
- 黑龙江法制频道疑发生直播事故 目前黑龙江法制频道暂未对此作出回应
-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 宗法制的内容
- 宗法制什么时候瓦解
- 老公生日怎么给他惊喜 6种方法制造平常夫妻间的甜蜜惊喜
- 四大名捕中,谁的武功最高?
- 少年四大名捕主题曲“风暴”完整歌词?
- 《四大名捕》有那些系列?
- 少年四大名捕中,郑爽演的是谁?哪一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