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现场|“艺术是慢活”,“上海之鱼”里的公共艺术

奉贤距上海市中心30多公里 , 通江达海 。 今年盛夏 , 奉贤博物馆展出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 , 让金海湖热度攀升 , 人们在此不仅看到了来自远古的文明 , 也看到了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博物馆、法国何斐德公司设计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 , 在这个名为“上海之鱼”的环湖区域 , 还建有雕塑艺术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 。
如今“第二届‘上海之鱼’国际公共艺术双年展”在金海湖开启 , 来自8个国家、31位艺术家近40件公共艺术点缀湖畔多座公园和九棵树艺术中心 , 让公众在不经意间与艺术相遇 , 同时让人思考 , 在自然之间的公共艺术作品应如何在未来延展 。
夜幕之下 , “上海之鱼”一片静谧 , 虫鸣或近或远构成湖畔的交响 , 远处一行亮起的白灯如同音符闪烁 , 其水中之影构成又一空间 。 如同拆字游戏般 , 依稀读出“世界是你们的 , 也是我们的” , 进而在反复辨认中确认 。

生活|现场|“艺术是慢活”,“上海之鱼”里的公共艺术
文章图片

何岸《世界是你们也是我们的》
这是来自艺术家何岸的作品《世界是你们的 , 也是我们的》 , 若在灯火通明的城市中心 , 这件霓虹灯作品将完全淹没 , 但在与自然更近的郊县 , 这件作品却宁静、简洁而有力量 。
这是此次公共艺术双年展的作品之一 , 这一区域内还能看到刘建华、施勇等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 这些作品的安放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国内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艺术作品走出美术馆来到城市空间之中 , 构成公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 也试图提升某一区域的文化标识和关注度 。

生活|现场|“艺术是慢活”,“上海之鱼”里的公共艺术
文章图片

刘建华《红色的形体》
依托“上海之鱼”意向的作品
此次国际公共艺术双年展主题为“游弋YOUYI” , 是金海湖畔第二次办双年展 , 第一届在2019年举行 , 名为“鱼跃” 。 从“鱼跃”到“游弋” , 有公共艺术从“介入”到“融入”的意味 。
此次双年展的策展方为上海罗浮紫公共艺术团队 , 这是该团队在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静安雕塑公园后 , 又一个将延续十年的项目 。 据罗浮紫公共艺术创始人毛文采透露 , 2009年 , “上海之鱼”还是一张图纸 , 当时就梦想为这里做点什么 。 2019年有了第一届 , 并以五届为一个阶段 , 策划了十年的双年展计划 。 “艺术是个慢活 , ‘双年展’的说明了态度 , 从静安到奉贤 , 也看到了上海不仅有洋气、小资的一面 , 也有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如果要真正的体会上海 , 奉贤和其他几大新城也值得一看 。 ”

生活|现场|“艺术是慢活”,“上海之鱼”里的公共艺术
文章图片

陈秋林《薄荷—流光》
不同于静安雕塑公园 , 奉贤“上海之鱼”相对侧重鱼和水的元素 , 展览有一个部分以“点睛水景”为名 , 将展区延伸至水岸区域 , 强调沉浸与共生 。 比如 , 旦儿&庄辉的《鸳鸯》 , 成为了水边摇晃的“铁皮玩具”;李季的《余·影》结合奉贤皮影戏的视觉元素 , 营造了一尾鲸鱼投入海中景象;陈秋林的《薄荷—流光》是
渔船被拆分后重塑 , 在金属包裹下 , 薄荷从被腐蚀的木头中生长而出;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艺术家艾迪·帕斑多诺的作品《生活在喜悦的人生里》以轻盈之姿跃动于龙潭公园之上 , 他擅长利用工业废料、汽车零件、塑料垃圾等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 , 试图给真实世界另类解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