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道士冒死说30条秘密-道士死后( 二 )



一个道士冒死说30条秘密-道士死后

文章插图
后来 , 王圆箓退伍了 , 史料给人们的答案是他因为“厌心名利”脱离了军队 , 从盛姓道士“稽首受戒” , 当了道士 。 “追后 , 云游敦煌” , 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 另一说是1897年)到莫高窟下寺安身 。 最初寄住在第342窟内 , 以16号窟为香堂 。
这时候 , 敦煌应该是这样的模样:洞窟大多倒塌 , 被风沙掩埋 , 一片破败景象 , 只有几个诵习藏文佛经而不识汉文的喇嘛 。 王圆箓因为能读“天地上下、十方万灵”“急急如律令”之类通俗道书及《西游记》 , 很快便成了当时莫高窟独一无二的“大学问家” , 成了莫高窟著名的法师道长 。

一个道士冒死说30条秘密-道士死后

文章插图
这是学问 , 就人品与道德而言 , 也不难看出王圆箓这个人是不错的 。 当时 , 莫高窟的僧人并没有看管洞窟的意识 。 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的同时 , 省吃俭用、集攒钱财 , 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 , 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 。
这个时候 , 人们应该看到这样当地生态的问题 , 即如果没有王圆箓雇人清理那里风吹来的沙 , 藏经洞恐怕会被永埋在了地下 。 敦煌这个地方的生态除了自然 , 当然还有人为的因素 。 在汉代的时候 , 我们看到今天被称为玉门关小方盘的文字记载里 , 还能划船 , 汉朝在此的辉煌也是那划船的水里创造的 。 宋朝时 , 这个地方被西夏占领 , 汉人大多数都回了关内 。
元朝时 , 这里只有不事农耕的蒙古人、西藏人 , 而明朝退守嘉峪关 , 这里基本就成了一片蛮荒之地 。 清朝建立后 , 开始积极开拓西域 , 敦煌的重要性重新受到重视 , 向这一区域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 虽说 , 这中间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 但在王圆箓清末清沙的声音里 , 人们多少能听到一些生态的警示 。

一个道士冒死说30条秘密-道士死后

文章插图
在王圆箓的其心经营下 , 第16号窟的影响逐渐上升 , 香火越来越旺 。 手里有了点钱 , 王圆箓打算在第16窟东侧建太清宫道观 , 即今“下寺” 。 这时 , 他雇敦煌一位贫士杨河清为文案 , 冬春间抄写道经 , 以供发售 , 还于第16窟甬道内设案 , 接待香客 。 杨河清没事儿时喜欢抽几口旱烟 , 这为后来发现藏经洞理下了伏笔 。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这天 , 杨河清在第16窟甬道靠近北壁的办公案处 , 背向北面坐待香客 。 当天可能没有什么人 , 杨河清只好旱烟解闷 , 当烟斗里的烟丝烧成灰烬后 , 顺便向背后甬道墙壁磕打烟灰 , 壁内传出咚咚连声的空洞回音 。 他见壁上有细细的裂缝 , 试用芨芨草秆向裂缝中插探 , 发现裂缝甚深 。 随后 , 他向王道士报告了自己的发现 。

一个道士冒死说30条秘密-道士死后

文章插图
待到夜深 , 杨河清和王圆箓掌灯破壁 , 拆去土坯 , 里面是一个小型石窟 , 空间不过方丈 , 只见一卷卷的经卷 , 层层叠叠堆摞起来 , 又有幢幡、绢画、铜佛及若干破旧法器 。 王道士取出一些铜佛、佛画和经卷后 , 二人又连夜把洞口封砌起来 。 完事之后 , 已经到了次日清晨 。 莫高窟藏经洞也就这样被发现了 。
也许 , 从那时候起 , 王圆箓就意识到问题的重大性 , 他首先徒步行走50里 , 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 , 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 。 但是 , 这个不学无术的严县令认为那是发黄的废纸而已 。 其后 , 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 , 骑着毛驴行程800多里赶赴肃州(酒泉) , 找到他当年在巡防营当兵时的老上司 , 时任甘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 。 这位道台是个有文化的人 , 据说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 , 但他对此并没有兴趣 , 甚至认为这些古代写经的书法还不如自己的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