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同时期的相国、丞相、宰相、内阁首辅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其实挺大的 。丞相、相国是官职,时代不同略有区别 。首辅不是正式官职而是一个习惯称谓,至于宰相,也不是官职,而是一个对皇帝之下拥有最高行权力官员的统称,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班子,能用来形容历朝历代不同的官职 。这要分别详细说一下了 。
(秦国最后一任相国吕不韦)
先说相国和丞相,这二者联系紧密 。相国也叫相邦(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避刘邦的讳只称相国不称相邦) 。先秦时期,相国为一国最高官职,担任相国的人可谓仅次于国君,在朝中享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囊括政治、军事、司法等等 。先秦典籍中提到的“相”,通常指的就是相国或者相邦 。而丞相一开始只是作为相国的副手,先秦时有的国家设左右丞相共同辅佐相国,有的只有一个丞相可以理解为“副相国” 。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最后一位相国也就是著名的吕不韦 。吕不韦被罢免后,嬴政认为相国权力过大,废置 。
(秦朝丞相李斯)
秦统一六国后,以原有的相国副手左右丞相取代相国,成为最高官职,但是与相国相比,丞相权力小很多,只是执掌行政权 。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军事权和监察权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汉朝建立后,初期恢复了先秦时期的相国制度,丞相又成为了相国的副手 。萧何、曹参等都担任过相国,《史记》里他们的传记就是《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曹参死后不设相国,又只有丞相,所以陈平的传记就是《陈丞相世家》(期间吕后时期吕产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相国,之后废置) 。
(东汉末曹操恢复丞相官职)
东汉开始,又不设丞相,改称司徒,行使丞相职责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称相国(但不设副手丞相) 。曹操迎奉汉献帝后自任丞相,称魏公(魏王)后等于有了自己的魏公国(王国),同时又有官员担任魏相国 。此后,又恢复司徒 。但是把持朝政的权臣会加封丞相或者相国(如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先后拒绝 。另外两国蜀汉诸葛亮为唯一一个丞相,死后都由大将军、大司马掌相权;东吴有丞相,但权力并不大,大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才是掌实权人物 。
(胡惟庸为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古代不同时期的相国、丞相、宰相、内阁首辅的区别是什么?】此后,丞相、相国一直不是常设官职,而是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授予一些特定的权臣 。隋唐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掌行政权,但尚书省长官尚书令由于曾是李世民担任的官职,废置,只有副长官左右仆射 。后来玄宗李隆基在位其间短暂将左右仆射改称左右丞相,宋朝也有某些时期将尚书左右仆射改称左右丞相 。元朝仅保留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为皇太子兼任,副长官为右丞相、左丞相(有时仅设右丞相)作为百官之首 。到了明代初年,胡惟庸为左丞相(明代左丞相高于右丞相),案发,朱元璋废丞相 。从此丞相、相国再也不是正式官职,而成为某种尊称 。
(明代张居正为少数大权独揽胜的首辅
花了很大篇幅说完了丞相和相国,然后说说首辅 。首辅最简单,因为那仅仅存在于明清两代,仅仅是个习惯称谓,不是正式官职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立内阁制度,本为皇帝的秘书班子 。到了朱棣在位其间内阁地位上升,处理大小政务 。内阁官员称为大学士,其中排名第一的大学士称为“首辅”意思就是排名首位辅佐皇帝的官员(另外排名第二的习惯称为次辅) 。嘉靖皇帝在位时开始亲自这么称呼官员 。但是,首辅的权力不同于过往的丞相、相国,因为还要被制约 。有的皇帝要自己做决定,而即使不管事的皇帝也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 。内阁只能草拟诏书,没有司礼监的盖印,也是一纸空文 。所以,明代除了张居正这样少数的人之外,几乎没有权侵朝野的权臣,远不及早年丞相、相国的说一不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