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什么关系 苏洵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 )


张益州画像记
【原文】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 。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 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 天子曰:“然 。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 。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 尔繄以生,惟尔父母 。 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 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 。 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 ’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 ”皆再拜稽首曰:“然 。 ”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 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 。 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 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 。 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 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 。 西人传言,有寇在垣 。 庭有武臣,谋夫如云 。 天子曰嘻,命我张公 。 公来自东,旗纛舒舒 。 西人聚观,于巷于涂 。 谓公暨暨,公来于于 。 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 。 讹言不祥,往即尔常 。 春而条桑,秋尔涤场 。 ”西人稽首,公我父兄 。 公在西囿,草木骈骈 。 公宴其僚,伐鼓渊渊 。 西人来观,祝公万年 。 有女娟娟,闺闼闲闲 。 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 昔公未来,期汝弃捐 。 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 嗟我妇子,乐此岁丰 。 公在朝廷,天子股肱 。 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 。 公像在中,朝服冠缨 。 西人相告,无敢逸荒 。 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的秋天,有谣言从四川一带传过来,说是敌人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都惶恐不堪,老百姓基本上逃跑了 。 谣言四起,震动了京城 。 皇上正准备选派、任命御敌的将帅,天子说:“别造成大的祸乱,也不要促成事变 。 虽然现在谣言很猖狂,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外患是不会造成大灾难的,事变是在内部引起来的 。 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也不可以付诸武力解决 。 只需要派一两个大臣前去就能处理好的 。 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去带领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恰好是合适的人选 。 ”天子赞同道:“好!”张公却借口要奉养父母拒绝前去,但是皇上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出发前去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