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0月5日是什么星座-1994年农历10月5日是什么星座( 二 )


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由于起步较晚, 当北斗一号卫星升空时, 地球上空80%的“黄金导航频段L频段”绝大部分已经被美国和俄罗斯占据 。
2000年4月17日, 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提出频段申请, 同年6月5日, 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也提出了申请 。 国际电信联盟批准了一小段频率供各国平等竞争, 使用规则是从申请日期开始计算, 7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入轨和信号接收, “先用先得”“逾期作废” 。 这意味着, 刚刚起步的北斗二号必须直面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
2005年北斗二号卫星的研制生产已经进入最紧张的阶段, 可供卫星使用的国产铷原子钟却依然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
星载原子钟为导航卫星提供时间频率基准, 是“心脏”般重要的核心部件, 它是决定卫星定位和授时精度的基础 。 本打算从欧洲引进核心器部件星载原子钟, 然而国际合作道路却屡屡受限 。 这也坚定了北斗人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决心, 我国组织了3家单位同时着手攻关, 终于攻克这项关键技术!
2007年4月14日, 搭载了“中国钟”的北斗二号系统首颗卫星发射升空 。 为了保住频段, 卫星必须在88小时内传回信号, 而在轨调试通常需要7天 。 一直等到4月17日晚8时, 接收机界面突然跳动, 北斗二号在发射后80多个小时之后, 终于传回了第一组清晰的信号 。 此时, 距离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频率启用最后时限已不到4个小时 。 中国北斗几乎是在大门即将彻底关闭的最后一刹那, 挤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俱乐部 。
至此, 一路蹒跚却勇敢向前的北斗终于开始迸发出一股磅礴的力量 。 从2017年11月开始, 中国以百分百的成功率在32个月中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组网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星, 以月均一颗星的速度创造了世界导航卫星组网发射的新纪录 。
今天的北斗三号继承并发展了北斗特色的混合星座设计, 拥有世界领先的星间链路和信号体制, 全部配备国产高精度星载原子钟, 核心器部件百分百自主可控, 卫星寿命10年以上, 定位精度优于10米, 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 可以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国际搜救等多样化服务 。
让美好的想象成为现实
北斗已经构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导航星座, 由30颗北斗三号卫星、15颗北斗二号卫星以及许多个试验卫星和备份星共同在轨组成 。 它们各自飞行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太空轨道 。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使用北斗导航的场景几乎无处不在 。
汽油和液化天然气的输送有着极高的危险性 。 我国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品超过4亿吨, 这占年货运总量的30%以上 。 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终端设备全程监测车辆的精确位置, 记录行驶轨迹 。 当车辆偏离预定路线或出现异常时, 监控中心将及时发出警报 。 车辆所在位置的天气、路况、运行状态都可以掌控, 甚至实现主动干预和智能控制, 有效降低潜在危险和事故危害 。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 最新启动的“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示范运营应用了北斗系统 。 它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实现了重型卡车一次性精准停车、近距离自动列队行驶, 提升了洋山港智能转运效率和东海大桥行驶能力, 让人们感受到无人驾驶时代的气息 。
北斗卫星系统的精准授时功能让中国人把时间这一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掌握在自己手里 。
每颗北斗卫星都装载着高精度原子钟, 通过原子跃迁计时, 代表了目前人类对精准时间计算的极致 。 每天上午6:10, 京张高铁动车组准时出站 。 这是中国第一条智能高铁, 出发、过站和抵达, 与列车时刻表是否相符, 考验着对时间的精准把控 。 在每小时350公里的最高速度下, 以北斗授时为基准, 京张高铁实现运行、故障、通信和自动化程序的时间同步, 列车自带的北斗多合一天线, 将列车的时间位置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