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产自-端砚产自哪儿

俗话说, 武士爱剑, 文人爱砚,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历来受到文人墨客 的喜爱, 在中国四大名砚之中, 尤由以端砚最为称著, 可以说历代的文人墨客都能以拥有一方端砚为荣, 民间关于端砚的传说更是不计其数, 相传在唐代的一场科举考试之中, 当时的京城正值直冬季,大雪纷飞, 因为天气寒冷, 考生们研好的墨汁还没等沾笔就已经结冰了, 正在考生们纷纷叹息无奈的时候, 唯独一位来自广东的考生挥笔疾书, 他砚里的墨汁不仅没有结冰而且还柔润生辉, 于是考官将此砚视为珍宝并启奏皇上, 皇帝试用之后龙颜大悦, 将端砚封为墨候,列入朝廷贡品 。
【端砚产自-端砚产自哪儿】今天, 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这种神奇的石头——端砚 。 端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出产自广东省肇庆市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 尤以老坑, 坑仔岩, 麻子坑等地的岩石为最佳, 因肇庆古称端州, 故名端砚 。 端砚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 那时端州的工匠发现在斧柯山中有一种石材, 石质坚实, 润滑、细腻, 用这种石材制成砚台发墨快, 研出的墨汁细滑, 书写流畅, 字体颜色经久不变, 那时端砚渐渐变成文人墨科喜爱之物, 我国出产的砚石共有二百余种, 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 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著名, 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而端砚则是四大名砚之首, 其石质细腻温润, 摸起来像婴儿肌肤一样, 端砚不仅有独特的石质, 在一些上等的端砚上, 还分布着很多丰富多彩的图案花纹, 它们有的如野兽眼睛一般熠熠生辉, 有的像一块被凿碎的冰块, 如霜似冻, 纵横交织, 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
最初, 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的书写实用工具, 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 相传到唐代中期, 有一天一位老砚工路经端溪, 看到两只仙鹤飞落溪中, 老砚工急忙张扬捕捞, 居然捞上一块雕有仙鹤的奇砚, 从此砚工们纷纷效仿在砚石上雕刻出精美的花纹, 端砚就这样变为富有艺术性的实用品, 自唐以来, 端砚一直是朝廷御用之砚, 尤其是出自老坑的砚石更是被誉为砚石中的瑰宝 。
端砚老坑位于羚羊峡的斧柯山山脚下, 开采于唐代, 由于老坑矿脉位于西江水位之下, 这里自开采伊始, 就终年积水, 开采极为艰难, 每次采石工人必须抽干洞中积水, 更为艰险的是老坑坑道, 不论宽高都不足一米, 坑道内阴暗潮湿 。 在昏暗的坑口内, 石工们只能通过微弱的烛光来寻找可用作砚石的石层, 宋代著名名学家宋东坡曾这样描写采石的艰险, 千夫挽梗, 百夫运斤, 篝火下缒, 以出期珍 。 在如此狭窄的地方采石, 危险可谓如影随形, 由于老坑岩石长期受地下水浸泡, 岩洞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 石质逐渐变纯变软, 所以老坑岩石显得格外细腻, 娇嫩 。
为什么端砚内的墨汁能够久驻而不干呢?原来, 砚石中含有一种叫水云母的物质, 水云母是含水的一种粘土矿物, 它的含量越多, 砚石就会显得越细、越嫩, 老坑砚石的水云母的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石质仅次于老坑的坑仔岩, 其砚石的水云母含量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 而宋坑水云母含量仅为百分之七十, 水云母富含大量的水分, 从而使端砚老坑内的墨汁能久驻而不干, 可以说也正是由于水云母含量的不同, 就造就了砚石的优劣高下之分, 那么这些神奇的砚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距今约四亿年前中泥盆纪, 当时肇庆这个位置是一道延南北方向延伸的冰岸潮坪, 西部为汪洋大海, 海水不停地潮涨潮落, 把东西两侧古陆地的大量物质搬运至此, 这些物质按比重大小沉积下来, 并逐渐推积成层, 这就形成了端砚石矿最初的物质聚集, 在中一盘时期, 像肇庆这样的冰岸潮坪地区实属多见, 唯独就是在这里沉积了最为细腻的, 最适合做砚石的水云母矿藏, 不得不说正是大自然的造化,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 成就了端砚的辉煌!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