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三 )


西北师范大学的任振河教授认为:“时下有人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尽管有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七夕是一个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日子,是让情人们喜欢不起来的 。 而农历的‘三月三’,时值清明前后,杨柳婆娑,春暖花开,帅哥靓女相约踏青,互表爱慕之情,才是最具浪漫的情人时节,人们哪有拖儿带女谈恋爱的,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情人节’是三月三 。 ”

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关于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的缘由
七夕也乞巧节,七夕乞巧 。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 七夕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也称重七 。 七夕也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 七夕又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
七夕的由来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 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 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
乞巧内涵
其实,乞巧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 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 除了穿针乞巧,还有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 后来这个“乞巧节”还被传到东南亚以及日本和韩国 。
但是,不知哪一天开始,乞巧节又有些变味,这个节日又被一些人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 。 但实际作为女儿节更加合适 。

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由来
最早开始发掘传统七夕中的爱情元素的,是中国的官方和所谓的爱国学者 。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咱们国家和西方交流的增多,很多西方的文化开始传入国内,这其中当然包括一些西方的节日,向情人节啊、圣诞节啊等等 。 新文化的传入受到了很多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并在商家的推动下,过情人节成了很时髦的一件事 。 这种外来文化的传入,刺激到了一部分人的民族情绪,有些人开始考虑: 为什么要过西方的情人节呢?我们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情人节吗?
于是,1993年,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徐惟诚就提出过将七夕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不过那会儿西方情人节也才刚进入中国,当时的国人对这种比较直接的表达爱情的方式还不太习惯 。 所以,他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 。 而到了2002年,河北省文联等几个组织在石家庄举办了“七月七爱情节”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由普通群众普遍参与的民俗活动,也包括了有专家、学者参与的学术研讨会 。 对此,新华网对事件的报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