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名字霸气点的,麻将名字霸气点的个人( 四 )


形成过程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 。 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 。 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 。 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 。 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 。 赢牌的称谓叫“和”(读音:hú,ㄏㄨˊ) 。 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 。 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 。 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纸牌就变成120张 。 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 。 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 。 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 。 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 。
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 。 并且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诈和受罚等规定 。 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纸牌接受、继承下来 。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 。 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 。 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 。 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 。 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 。 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 。
至于三元牌中、发、白的增加,可能是人们对升官发财的向往 。 中就是中举(中解元、中会元、中状元,称为中三元),发即发财,中了举,做了官,自然也就发财了 。 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
后来人们发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 。 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 。 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的麻将牌 。
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 。 正宗的麻将牌从此开始 。
至于说麻将牌名称的由来,无从考证 。 可能由发音讹变而来 。 吴人音“鸟”为diào,马吊牌就成了马鸟牌,麻鸟牌成了麻雀牌,再变成了麻将牌 。
筒子代表一个个铜钱,条子代表一串铜钱,以前一吊钱就是一百,也有称“一贯钱”,贯穿起来的意思;万,就是一万钱罗;而中发白,名为“箭令牌”,白代表箭靶,发代表射箭,中则表示射中红心 。
麻将牌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不喜爱 。 平民百姓们也从打麻将中得到了乐趣 。 有一个牌运好的人写了一首诗道:
今日赢钱局,排排对子招 。 三元(中发白)兼四喜(东南西北),满贯遇全幺 。 花自杠头发,月从海底捞 。 散场远避,竹杠怕人敲 。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麻将牌形成的大致的轨迹 。
棋→象棋(现行)
古博戏
箸→ 琼→ 骰子→ 骰子格
骨牌(现行)
(叶子戏)
马吊牌(纸牌)→默和牌 →麻将牌(骨制)
牌数
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2张 。 包括字牌、花牌、序数牌、百搭牌 。 流行的是精简版麻将,不含百搭和大白板,共144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