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复活节的由来和风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 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 。 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 , 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 可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以及风俗和禁忌吗?

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复活节的由来和风俗

文章插图
一、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时期 , 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 。 流亡途中 , 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 , 又累又饿 , 再也无力站起来 。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 , 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 , 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 , 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 , 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 ,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 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 , 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十九年后 , 重耳做了国君 , 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 , 唯独忘了介子推 。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 , 劝他面君讨赏 , 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 他打点好行装 , 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
晋文公听说后 , 羞愧莫及 , 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 绵山山高路险 , 树木茂密 , 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 , 有人献计 , 从三面火烧绵山 , 逼出介子推 。 大火烧遍绵山 , 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 , 火熄后 , 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 晋文公见状 , 恸哭 。 装殓时 , 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 , 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 ”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 , 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 并晓谕天下 , 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复活节的由来和风俗

文章插图
二、清明节的风俗1、荡秋千
荡秋千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一个传统的风俗 , 荡秋千的历史古老 , 最早期的时候荡秋千的名字是叫做千秋的 , 后来是为了避忌讳才变成了秋千 。
2、踏青
清明之时 , 正是春回大地 , 人们乃因利乘便 , 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 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 , 其乐融融 。 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 郊外远足 , 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 , 这种踏青也叫春游 , 古代叫探春、寻春 。 其含义 , 就是脚踏青草 , 在郊野游玩 , 观赏春色 。

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复活节的由来和风俗

文章插图
3、植树
清明前后 , 春阳照临 , 春雨飞洒 , 种植树苗成活率高 , 成长快 。 因此 , 自古以来 , 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4、放风筝
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 每逢清明时节 , 人们不仅白天放 , 夜间也放 。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 像闪烁的明星 , 被称为“神灯” 。 过去 , 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 便剪断牵线 , 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 给自己带来好运 。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 , 球皮用皮革做成 , 球内用毛塞紧 。 蹴鞠 , 就是用足去踢球 。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 , 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打马球 , 也是端午之戏之一 。 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 。 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 , 直至清中叶之后 , 马球才消失了 。 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 , 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