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似乎是点燃收藏家热情的“药材入门”,而民俗爱好者郑国标的收藏则从“怀旧”开始 。他从家乡广东揭阳来到深圳30多年 。在商海打拼的同时,他收集了与潮汕民俗有关的各类藏品2000余件 。
20多年来,郑国标不仅收藏了一系列与家乡民俗有关的藏品,潮汕民俗博物馆、书房四宝馆和当代陶瓷博物馆也相继落成 。他的计划 。2日,采访人员来到位于深圳宝安西乡大道的潮汕民俗博物馆,感受到郑国标孜孜以求的收藏方式,还有浓浓的乡愁 。
珍贵的家书,纸上的怀旧
潮汕民俗博物馆是宣传潮汕民俗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它展示了潮汕人从出生、成年、结婚、过生日这些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的生活用品和风俗礼仪 。据郑国标介绍,展厅重点介绍潮汕人生活中的各个成长阶段,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是传承潮汕文化最直接的教材 。穿越时空的展品,诉说着往事,彰显潮汕文化的源远流长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潮汕民俗博物馆藏品种类繁多,包括潮汕歌本、地契、收据、证(民国)房契、金漆木雕、潮绣、潮瓷、 “四大礼物” 。“民俗品等,其中一张“四角床”是郑国标结婚时的一件旧物,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 。在郑国标相当多的藏品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件“侨批”文化充满潮汕先人乡愁的遗迹 。
“作为所谓的‘万金家信’,‘乔布’就是早年的家信 。”郑国标介绍,侨批,简称“卜”(福建话或潮汕话,“信”称“卜”),俗称“番注”、“银信”,指的是汇款和家庭华侨通过国内外民间组织寄往中国的信件 。广东潮汕地区和海南等地 。
众所周知,福建、广东、海南是著名的侨乡 。来自全球三省的华侨华人数以千万计 。郑国标说,早些年,华侨的祖先为了生存,要么是迫于生活,要么是逃避战乱,冒险穿越南方,游历东南亚等国 。他们勤劳、诚实、守信,把血汗钱寄回家乡,尽最大努力赡养父母、妻子、孩子和家人 。以积蓄谋发展,争取早日回到祖国,与亲人相聚,是家常便饭 。”
“一封信,两元银子”,早年流传的一首民歌,唱出了“侨批”的重要性 。郑国标说,“侨批”往往伴随着汇款金额,还兼有家信、汇款等功能 。“几百年后,闽南华侨的书信都寄到了家乡,国内的书信不多,更珍贵 。”
“中国批准”是一个故事
《侨批》是华侨移民、创业历史的真实历史见证,是广大华侨华人为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真实历史见证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曾为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所考虑 。堪比《徽州契约》,被誉为《敦煌华侨史》 。2013年6月19日,华侨华人批次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个项目入选世界记忆世界 。
郑国标告诉采访人员,他早年收集的“侨批”都是从家人、邻居和亲戚那里收集的 。他说:“只要有华侨家庭,就少不了‘侨批’的记忆 。”郑国标回忆,小时候,经常看到妈妈打开从泰国曼谷寄来的“巧教批”,眼里噙着泪水,“那是我阿姨 。家里的信中,除了日常的问候,还有一些现金,如果你有手表、珠宝等实物,一定要到附近的华侨店取货 。”
“海外华人的认可是一个故事 。其中,有为新生儿取名却未谋面的父亲,有儿子问候年迈的父母,有要求赎回被卖女儿的父亲,也有鼓励儿子生气的父母 。读书的人,也有在中国的华侨家人,盼着孩子早日归来,或思念着海外的亲人,含泪洗脸,想整天戴着……”国标说,“华侨批”文物散落在千家万户的华侨家属中,保存下来的很少潮汕民俗博物馆,对华侨批的挖掘和收藏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为此,郑国标依然坚持每年下乡搜“侨批”的习惯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能找到优秀的产品 。目前,能完整保存的“华侨批次”越来越少,时有收获 。它们都是吉祥的羽毛,被视为珍品 。“桥桥”经历了100多年的自然灾害、战争、朝代和人为的损失 。尤其是近30年来,华侨生活的变化、老房子的改造、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让很多数据的遗存都丢失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
- 圆明园里珍贵文物的价值
- 四 行书章法章法名家书法作品实例分析(组图)
- 历史上赵括的实力有那么弱吗 纸上谈兵一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 十一生肖中尤为珍贵的应该是虎,你知道吗?
- 中国境内有哪些珍贵稀有的陨石品种?
- 珍贵五种陨石?
- 卫生纸上的花纹有什么用
- 中级会计报名考生信息表怎么打印在一张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