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法国文学名著《追忆似水年华》?

如何评价《追忆似水年华》?
有些瞬间有永恒的魅力,因为那些瞬间即永恒 。
周末看了一部电影《追忆似水年华》,这部电影也许不适合写影评,只适合自己一个人静静的观赏,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好 。
好久没有看这种单纯的文艺电影了。
当然,要以短短的2个小时又40分钟的影片,来呈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原著的所有,无疑是缘木求鱼 。
不过导演很聪明,他抓住原著中的意识流写作特点,让观众一如进入梦境,随著马塞尔的思绪跃动,反覆穿梭在马塞尔漫漫一生的各个经验剪影中,感受到回忆之玄妙,却也让人容易在其中迷了路 。
我想起了多年前所读的普鲁斯特写的《追忆似水年华》的感受,最初读的时候,难以平心静气,但读了十几页后不知不觉与作者产生共鸣,虽有诸多疑问,却无法阻挡阅读时内心的满足 。
普鲁斯特情感细腻、见微知著,能将心中难以言喻的情感用或比喻或夸张的方式勾画得惟妙惟肖 。
一种纯净的、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视角的童年回忆,像一个温柔的梦一样浮现在眼前,细腻、柔美 。又似伊甸园里的亚当,能按照名字认识森林里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每一个形状、每一类颜色,每一种香味,每一系列的色调:它们像一个个音符自然而然地涌现,各自清晰地绽放着 。普鲁斯特一系列的回忆,总觉得同一个场景不断地重复,情节断裂无法衔接,就好似他描写事件时,这些是一帧一帧的画面,而他无意让它们快速播放,无法形成画面连续的错觉,感觉是哪里出了问题一般 。
普鲁斯特借助回忆,比如一种味道,一道风景,一个母亲的晚安吻,都是其追忆模式开启的阀门,轻而易举地让读者追随着我的意识跳跃时空的限制,随时复原过去的某个时刻,某个场景 。
普鲁斯特比任何人更善于“飞离”这个他似乎十分眷恋的世界 。
普鲁斯特,一个才华横溢、极度感性甚至敏感到了痛苦状态的人 。对景物,对人的感觉,对往事印象的描写,无不给人以细腻到极端的感觉 。再加上文中数不胜数的明喻,像海面上那一波波的浪涛冲刷着沙滩,又好像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用各种不同的解法给他的学生灌输同一个知识点 。
那些细细碎碎的描写,我从内心里是喜欢的,但具体又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很安静,很恬淡 。心沉淀了浮躁,在时光里开出了馨香的小花来 。普鲁斯特对人心理的捕捉实在太精确了,一丝丝心理的悸动他都可以完美的铺开来展现 。
普鲁斯特“为我们掀开丑恶与无聊的帷幕的一角,我们由于隔着这道帷幕才对世界失去好奇心” 。像凡·高用一把草垫椅子,德加或马奈用一个丑女人做题材,画出的杰作一样,普鲁斯特的题材可以是一个老厨娘,一股霉味,一间外省的寝室或者一丛山楂树 。他对我们说:“好好看:世界的全部秘密都藏在这些简单的形式下面了 。”
我非常喜欢普鲁斯特的意识流的思考方式和写作技巧 。我也时常会这样的去联想,只不过没有普鲁斯特想的那么多那么细致 。(哈哈,抱歉,我怎能跟大师相比呢?!)
普鲁斯特这样开卷篇的确是很新颖: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随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 。”半小时之后,我才想到应该睡觉;这一想,我反倒清醒过来 。我打算把自以为还捏在手里的书放好,吹灭灯火 。睡着的那会儿,我一直在思考刚才读的那本书… …”
有时,读到一些地方,我不知怎么就会联想起了摆渡人里的灵魂,是途经荒原后得到永生的 。(我的思维也是很容易跳跃、飞离… 哈哈)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