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旅游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民俗和旅游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地方和民族特色 。从旅游文化的角度看,它还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区域垄断性,因而服务于当今的旅游业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资源之一 。中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始于1980年代初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进入了辉煌时期 。民俗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品牌商业模式,如山东省长岛县推出的“渔家乐”民俗旅游产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产销,在发展海岛旅游为主的基础上,结合休闲渔业生产的民间传说,让游客住渔炕,吃渔民饭,和渔民一起钓鱼,体验渔民生产生活的乐趣 。这种模式取得了成功,“渔家乐”已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2)社区-历史(传统)街区模式:强调“ “社区”,打破传统的旅游景点封闭管理、收费售票的商业模式,把一个完整而热闹的小镇变成了一个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的地方ing 。北京的“胡同游”、上海的豫园、南京的夫子庙,都是类似城市民俗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范例 。(3)乡村模式:这个模式在概念上与社区模式相似,都位于人们居住的地区民俗文化资源怎样保护与开发,不改变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但更多地依赖于乡村田园风光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然味道 。
【民俗与旅游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民俗与旅游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苏州的周庄和同里,安徽的西递村,都是乡村民俗文化中著名的旅游景点 。(4)生态博物馆模式:指不移动文物原址,保持原状民俗文化资源怎样保护与开发,使人们了解文物原貌和原貌的“博物馆”建设形式 。传承,满足文化的“自然追求” 。将这一理念引入民俗旅游,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民俗主题院落”的产品模式 。“主题院落”就是依托传统民居进行丰富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品类整合,集中展示,一个主题的小院子,形成了涵盖民俗传统方方面面的综合产品 。目前比较成功的产品是农家乐“主题院落”产品在北京郊区 。(5)主题公园模式:是一个专门为发展旅游业而建的公园,通过模仿民俗环境,表演民俗节目或一些生产生活民俗活动,形成了大型展览和经营的样板 。该模型所展示的民风是移植和复制的 。是一种“假民俗”,但有利于集约开发民俗资源,实现“工厂化”生产经营 。它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利用模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例如,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泰国文化公园,如南非的“东巴文化村”、南非开普敦的“原始丛林”等;在中国,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河南开封的“上河花园”就是典型的例子 。主题文化公园模式 。(6)节庆模式:以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为基础,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为形式的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民俗节庆类和民俗活动类两类 。
以前的傣族泼水节、福建妈祖节、藏族大妈节、林卡节等都是这些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在发展为独特的主题旅游活动;后者比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海南的椰子节、新疆的葡萄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吴桥的杂技节、岳阳的国际端午节,都是大型的——规模主题的民俗节日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带来了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民俗与旅游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