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恰县:坐落在中国最西部地震带上的文化古地

最早知道乌恰县,是通过央视新闻播报地震消息 。时间是1985年8月23日,那时候,我正在老家豫东上初中,刚好还是暑假期间,农村极少富余的家庭都买了黑白电视,我们都跑到村里有电视的邻居家里看,恰巧就目睹了那次发生的7.4级地震 。现场造成了几十人死亡,三万多间房屋倒塌,这就让我心里深深地记住了乌恰县的名字 。
后来,我当兵到了新疆的南疆,十多年之后又回到地方,在遭遇人生挫折后,为了生计,又在北疆和南疆辗转多年,但大多光阴都是在南疆度过的 。期间,乌恰县又发生了几次地震,还有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因为当时在报社当采访人员,我有幸参加了柯坪县的地震报道 。
历史上,乌恰县还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总之新疆地震较为频繁,这是因为新疆处在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前沿地带上,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或碰撞,从而在新疆大地上形成了多条地震带,乌恰县、柯坪县等南疆地域,刚好处在南天山地震带上,因此就容易发生地震 。
更巧的是,就在前天8月16日10时31分,乌恰县又发生了3.1级地震,之前在今年的5月14日,这里就发生了4.0级地震 。所幸的是,今年两次地震都没发生不想看到的一幕 。这是因为乌恰县在经历无数次地震之后,真正得到了浴火重生的洗礼,并在地震带上展现出经得起大自然考验的“钢铁长城”形象 。
前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行至阿图什市和喀什市中间的314国道右拐,就踏上了通向乌恰县的309省道 。尽管两边有点荒凉和沧桑,但目光所能触及到的,都是典型的南疆景观 。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山体,会随时变化着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大自然造就的人文魅力 。
关于乌恰县的历史,我们可别小瞧这个偏僻之地 。据《汉书·捐毒国》记载:“捐毒国,王治衍敦谷 。去长安九千八百六十里,户三百八十,口千一百,胜兵五百人 。东至都护治所二千八百六十一里,至疏勒、南与葱岭联,无人民 。西上葱岭,则休循也 。西北至大宛三百里,北与乌孙接 。衣服类乌孙,随水草,依葱岭,本塞种也 。”
经专家判定,文中所记载的“无人民”有误,应为无人迹;衍敦谷在休循鸟飞谷的东南 。根据历史记载,汉代的西域三十六城邦诸国之一的捐毒国,就在今天的乌恰县境内 。
从文中记载的“衣服类乌孙,随水草,依葱岭,本塞种也”看出,这里曾经是游牧民族活动地域,那么捐毒国就是一个游牧部落,分析他们身穿的衣服,应为从伊犁河谷被大月氏赶(迁)到南疆的塞种人 。
如今,经过历史和大自然的变迁,乌恰县历史文化遗迹几乎寻觅不见,最有特点是古海地质遗址贝壳山,又称鹰嘴山 。可以从山脚攀登到山顶,随处都能看见山上裸露着镶嵌在岩石上大大小小的贝壳,有铜钱大小,纹路清晰,层层叠叠,千姿百态 。这些都是贝壳化石,见证了地壳变迁,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也有同样贝壳山,因为它们处在同一条地质带上 。
在乌恰县停留,我想首先要去城内参观地震纪念、博物馆和好医生吴登云展览馆,特别是地震纪念馆,这里充分展示了1985年经历了一场7.4级大地震后,乌恰各族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历史 。同时反映了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风情以及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是一部向中外游人展示柯尔克孜等多民族团结奋进可歌可泣的光辉史诗的生动再现 。
放眼全国边境地域,一个县境内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乌恰县却独占鳌头,显示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这两个口岸分别为:吐尔尕特口岸区和伊尔克什坦口岸区,是一个以对外贸易为主,兼有人文旅游、观赏自然景色为一体的边贸口岸景观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