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吃什么食物北方 二月二吃什么食物北方( 二 )


二月初二的风俗 , 北方旧俗中上述除了爆炒玉米外 , 最流行的是“引龙回” , 亦名“引钱龙” , 就是取灶灰从户外水井边撒起 , 一路逶迤步入宅厨 , 旋绕水缸 , 成一弯弯曲曲的灰龙 。 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 , 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 , 旋绕水缸 , 呼曰引龙回 。 ”
在关东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 自古以来 , 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 , 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 , 猪头即其中之一 。 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 , 甚感饥饿 , 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 , 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 , 王中令大怒 , 欲斩之 , 哪知和尚全无惧色 , 王中令很奇怪 , 转而向他讨食 , 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 , 久向山中食药苗 。 蒸时已将蕉叶裹 , 熟时兼用杏桨浇 。 红鲜雅称金盘汀 , 熟软真堪玉箸挑 。 若无毛根来比并 , 毡根自合吃藤条 。 ”王中令吃着蒸猪头 , 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 , 于是 , 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
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 , 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 , 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 , 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 , 才能端上餐桌 。 “扒猪脸”有三种 , 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 “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 , 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 。 “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 , 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 , 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 ,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 , 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 ”之说 。 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 , 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 , 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 。 但到了二月初二 , 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 , 住上几天或半个月 , 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 , 比较劳累 , 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 , 又要忙碌了 , 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 , “姑奶奶”除了吃喝 , 就是串门聊天儿 , 轻松而愉快 。
在关东各地二月二这天 , 大家都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这一天 , 其它习俗也很多 , 起床前 , 先念“二月二 , 龙抬头 , 龙不抬头我抬头 。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 , 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 , 蝎子蜈蚣无处藏 。 ”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 , 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 , 怕伤了龙皮 , 等等 。 其实 ,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 , 东北大地开始解冻 , 天气逐渐转暖 , 也是农民告别农闲 , 开始下地劳作了的日子 。

在关东 , 关于二月二的传说还有许多 , 各地都不相同 , 北方乡村把“金豆开花”演绎成二月二炒豆子、炒玉米做大酱 。 因为东北的农家都喜欢自己做酱 , 有大酱 , 有盘酱 。 都是用二月二这天炒的豆子或玉米做成的 。 色泽鲜艳 , 醇香无比 。

烀猪头 , 吃头肉是关东民间流传最广的习俗 , 每年杀年猪时 , 人们都割下猪头、猪蹄放起来留作二月二这天烀 。 烀猪头有一道工序 , 得先把猪头放在着火上烧 , 待猪毛烧净后 , 刮去表皮上的黑色污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 放入铁锅内烀熟 。 猪头分上壳和下壳 , 大多数人爱吃上壳 , 因为上壳瘦肉多 , 有鼻子和眼睛 , 有的地方还流传着吃上壳聪明的说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