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科考武是怎样进行的?

我国古代的武官的选拔任用 , 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靠军功升迁 。即从士兵开始 , 靠一刀一枪搏取战功 , 又以战功逐渐升迁 。如汉代的李广 , 唐代的薛仁贵 , 宋代的岳飞等;第二种是荫袭 。父祖为武官 , 子孙得以世袭 。如明代吴三桂、清代岳钟琪等历代都有世袭武官 。第三种是通过武科举考试获得武职 , 习惯上称之为武科 。
武科考试始于武周长安二年(702)正月 , 创立者是女皇帝武则天 。“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 , 确定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 , 合格者授予武职 , 首次为习武之人铺就了一条晋身仕途 , 报效国家的光明大道 。唐代武举考试主要科目有: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 。对于考生的身材也有要求 , 必须“躯干雄伟 , 可以为将帅者” 。
凡是考中武进士即授予不同的军职 , 最高可封为五品以上的三卫执仗 , 而同时期的文科进士最高只能获九品左右的官阶 , 两相比较 , 显然更重视武科考试 。宋代武科考试被纳入整个科举体系 , 并进行了考试改革 , 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 , 还要考查为将之道 , 增加了孙吴兵法考试科目 , 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 , 武举制度进一步正规起来 。
元代对于武科不够重视 , 没有举行这种考试 。明朝重视武科考试 , 开国不久就建立了考试制度 , 但一直难以确定 , 直到成化十四年(1478)根据太监王直的建议 , 才效仿文科设武科乡、会试 。考试贯彻“先之以谋略 , 次之以武艺”的原则 , 如果笔试不及格 , 不能参加武试 。
初期的笔试考三题 , 试策两题 , 另一题论考四书 。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 。武试则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 , 步射九矢中五 , 否则视为不及格 。清代武科考试大体沿袭明制 , 由于统治者是在马背上夺取天下 , 因而十分重视武科考试 , 一般分为四个等级进行 。一是童试 , 在县、府进行 。
考试分内外场 , 外场考试主要有马射、步射、弓刀举石锁三项内容 , 内场主要考策论 , 后改为默写武经 。考中者为武秀才 。二是乡试 , 在省城进行 。由各省布政司主持 , 考试内容与童试基本相同 , 只是提高了要求 。考中者为武举人 。三是会试 , 在京城进行 , 由兵部主持 。考试内容比乡试又进了一步 。
如马射 , 设立三个靶子 , 靶与靶之间相距三丈五尺 , 飞马射箭 , 九箭中两箭者及格 , 舞刀者刀重一百二十斤 。考试合格者准许参加殿试 。四是殿试 , 也称廷试 , 同样分内外场考试 。外场考试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 , 一、二场考试弓马技勇 , 驰马三趟 , 发箭九枝 , 三箭中靶为合格 , 达不到中三箭者不准参加二场 。
三场考试策论武经 , 称“内场” 。兵部负责监场 , 并整理出考试结果 , 呈报皇帝御览 。殿试分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 , 头名是武状元 , 第二名是武榜眼 , 第三名是武探花 。获“赐武堤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 , 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皆属属三甲 , 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