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隐姓埋名64年最后为何会被抓?康熙又为何食言?( 三 )


好景不长,二人交往了半年时间,有一日,张书生忽然急匆匆来告辞,说妻儿生活困难,他在这里做西席先生工资也不高,索性带着妻儿回家另谋出路儿 。李力远听完,表示理解,还十分慷慨地送了他不菲的路费 。
在张书生离开蓬莱后,李力远进京赶考,考中进士,从此十余年,二人没有联系 。
过了13年,即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李力远担任饶阳县令,忽然有一位姓张的朋友来访,李力远一看,原来是蓬莱认识的张书生,但因为当时正值准噶尔叛乱,李力远要为朝廷筹措军需,因此无暇和旧友谈,只能算是匆匆一瞥 。
又过了10年,到了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年),李力远辞官回到蓬莱老家,张书生突然来访 。张书生说自己家乡遭遇水灾,因此前来投奔,恳求李力远帮忙推荐一个学馆来糊口 。李力远说:“正好我自己家的几个孙子正是启蒙的年龄,你不如留在我家中,权当是帮我忙了 。”张书生大喜,因此留在李家,为李力远当了两年的西席先生 。
两年后,即康熙四十七年,李力远正和张书生下棋,突然一伙官兵冲入家中,二话不说就把二人五花大绑,押往省城受审 。李力远曾经当过县令,实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他大呼冤枉 。不曾想,从身后来了一位级别很高的将军,将军问李力远:
“汝家塾师在南方姓王,山东姓张,汝不知乎?尔读书为官,当知理法,何窝藏朱某为不轨事?”
意思是,你也是读书做官的,熟读律法,为何窝藏朝廷要犯?你家的西席先生在南方姓王,在山东又姓张,你不知道吗?
经过将军的一番解释,李力远这才知道,他家里的这位张书生,竟然另有身份 。于是他便问身边被捆起来的张书生:“你到底是何人?”
张书生见事已至此,隐瞒已经毫无意义,便和盘托出:
“吾乃先朝皇子朱慈焕,原封定王,事至今日,不得不说实情 。”

朱慈炯隐姓埋名64年最后为何会被抓?康熙又为何食言?

文章插图
李力远听完这句话,差点被吓死,他知道,自己只要沾上这个人,怎么都洗不清了 。
四、75岁老翁,64年藏匿
朱慈焕生于崇祯年间,被抓当日,是康熙四十七年,此时的朱慈焕,已经75岁,垂垂老矣 。
根据朱慈焕供述,李自成攻入京城后,他和哥哥们走散 。
“崇祯末年,流贼围京城,先皇将吾交王内官,匿民间 。城破,王献之闯贼,闯又交杜将军 。未几,吴三桂与大兵杀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携吾至河南,弃马买牛……”
当时,崇祯把朱慈焕交给了一名姓王的太监,王太监为了邀功,把他交给了李自成 。后来李自成兵败,朱慈焕逃跑,遇到一位姓毛的将军 。毛将军本是李自成阵营之人,得知朱慈焕的身份后,他带着朱慈焕逃到河南,弃马买牛,在河南隐姓埋名了一年多 。
清军入关后,加大了搜捕力度,毛将军怕牵连自身,给朱慈焕留了一些银子,便独自逃跑了 。朱慈焕当年只有13岁,他一路乞讨,来到祖宗之地凤阳,在凤阳遇到明朝一位王御史 。王御史见到朱慈焕,“执手悲泣,留于其家”,从此,朱慈焕改姓王,改名王士元,和王家的子弟一起读书 。大概过了五六年,王御史病故,王家长子不敢收留朱慈焕,便请他出门 。朱慈焕当时已经是十八九岁,离开王家后,决定出家为僧 。
后游浙,止一古剎,有余姚人胡姓,亦宦裔,偶来寺,与我谈经论文,大诧曰:“子才学如此,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易衣帽,劝蓄发 。
后来,朱慈焕云游到了浙江余姚的一座寺庙,遇到一位姓胡的官员,他见朱慈焕才学渊博,一表人才,便劝他还俗,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不过,当时朱慈焕化名王士元,就连他妻子都不知道他是明朝的朱三太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