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没有选择赵云,是何用意?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病逝于永安宫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的时候,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诸葛亮一听就哭了(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是记载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的一段文字,这也是刘备诸葛亮被称为君臣典范的由来,只有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看了之后直撇嘴:“以谲诈相尚,鄙哉!”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没有选择赵云,是何用意?

文章插图
有人顺着康熙的话茬往下联想:“刘备托孤的时候,赵云正按剑坐在幕后,只要诸葛亮表示接受刘备的盛情,或者刘备看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只要咳嗽一声,赵云冲出来就把诸葛亮砍了!”
康熙是不是以己度人,刘备有没有防范甚至斩杀诸葛亮之心,这个且不去管他,我们要问的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时候,赵云在干什么?如果赵云也在白帝城,刘备为啥对他没有半句嘱托,反而让降将李严当了顾命大臣?
这些问题,看《三国演义》是得不到准确答案的,我们只能从三国正式史料中去寻找答案,首要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刘备驾崩前,赵云在哪里?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引用了《云别传》的记载,证实赵云当时已经到了白帝城:“(赵云劝阻伐吴)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
赵云到了永安,曹丕又派遣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吴将陆逊害怕腹背受敌,就撤兵回去了,孙权也再次向刘备认怂求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
这叫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如果孙权第一次求和的时候刘备就答应谈判,即使不能要回荆州全境,讨回一两个郡还是有可能的,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糜芳、士仁、范强、张达也都会被绑着送到刘备面前 。
刘备打了败仗才答应讲和,已经没有资格讲什么条件了——正史中这四大叛徒,没有一个受到惩处 。
刘备与孙权讲和的时候,赵云正在永安拱卫“陪都”,也就是说,赵云就在刘备身边 。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赵云不是在永安吗,怎么跑到白帝城去了?
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因为白帝城托孤,在正史中就叫永安托孤:“先主自猇亭还秭归,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 。章武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 。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记载了鱼复、白帝、永安的沿革:“鱼复县(巴东)郡治 。公孙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咸熙(魏元帝曹奂年号)初复 。”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没有选择赵云,是何用意?

文章插图
上述史料可以证明,刘备托孤的时候,赵云就在白帝城(永安宫),但是他的官爵实在有点提不起来:获得“一身是胆”、“虎威将军”的名号后,赵云好像就被刘备忘记了,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拿下成都,直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驾崩,赵云十年间一直是杂号翊军将军,至于爵位,很不好意思,既不是关内侯也不是亭侯,按照当时的说法,那就是“白身” 。
刘备要讬孤寄命,当然要找比较听话而且地位比较高的大臣,诸葛亮和李严都符合这个标准: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并在张飞遇害后领司隶校尉;李严是犍为太守加辅汉将军,章武二年晋升尚书令(相当于荀彧的职位),刘备伐吴,诸葛亮并没有表示反对,体现了丞相的大局观——在正史记载中,诸葛亮并没有公开反对刘备伐吴(也不可能反对,因为没有荆州,隆中对就成了空谈,兴复汉室也遥遥无期),国有大事,丞相必须与皇帝步调一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