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15年,82岁把江山还李唐后没了权力,为何无人动她?( 二 )


显然她的确是做到了 , 她在位期间 , 不断打击门阀世家 , 正儿八经地启动科举选拔人才的方针 , 大力培养庶族 , 给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通天之路 。
可以说武则天在位期间 , 寒门子弟是非常高兴的 。她还独创了武举制度 , 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 相对来说选拔人才的过程就更公平了 。武则天也延续了贞观年间整顿吏治的风潮 , 严惩贪官污吏 。派遣官员到地方上暗查地方州县官员是否清廉称职 , 赏罚分明 , 赢得了一大批官员的点赞 。武则天广开言路 , 在朝堂之上设立了铜匦 , 以此鼓励朝臣们直言不讳 。这一点沿袭了唐太宗听取魏征的谏言 , 使得当时的官场直言敢谏者比比皆是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工作 , 主张轻徭薄役 , 以地方百姓家有余粮做为衡量政绩的标准 , 如果地方户口锐减 , 那么肯定是地方官施政无方 。只是后来武则天太推崇佛教了 , 花费了大量金钱去打造寺庙、佛像 ,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民伤财的情况 。
如此多的功绩摆在那里 , 唐朝的官员和百姓们 , 没有哪个不对武则天的执政能力竖起大拇指的 。百姓们不管谁做皇帝 , 谁能够让他们过好日子 , 那这个皇帝就一定是好皇帝 。
武则天早有还政李唐的心 , 已经立李显为皇太子 。早在狄仁杰还活着的时候 , 武则天就曾经询问过选拔接班人的事情 。当时武则天有两个选项 , 一个是选自己的儿子李显或者李旦继位 , 还有一个就是选自己的侄子武三思继位 。
儿子虽然比较亲 , 但是他跟着老李家姓 , 侄子虽然相对疏远了一些 , 但是他是跟着武则天姓 , 一时间武则天拿不定主意 。
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 , 咸复思庐陵王 。主上春秋高 , 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 。公何不从容劝主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 , 岂徒免祸 , 亦可以长保富贵矣 。”二人以为然 , 承间屡为太后言之 。太后知谋出于顼 , 乃召问之 , 顼复为太后具陈利害 , 太后意乃定 。---《资治通鉴》
可是狄仁杰是心向唐朝的 , 他告诉武则天 , 从来没见过哪个侄儿会把姑姑放在太庙祭拜的 。这样一来武则天恍然大悟 , 还是立儿子比较合适 。
其实从那个时候 , 武则天就已经打算把皇位传给儿子了 , 后来更是在在位期间 , 把李显重新立为皇太子 , 可见武则天早就下定决心了 。
张柬之这帮人夺权 , 其实不是为了对付武则天 , 而是为了对付武则天的情人张易之兄弟 。因为李显的储君之位早就已经定了 , 不需要张柬之他们去争取 。
既然李显的皇位是武则天给的 , 那他哪有资格去反驳自己的母亲呢?这也就是武则天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之一 。
总结:考虑太多 , 那就办不成大事了 。武则天登基称帝 , 其实考虑的东西并不多 。一旦考虑多了 , 肯定就错过这么好的事情的了 。当年曹操、桓温这些人就是考虑的太多 , 结果失去了登基称帝的好机会 。
我想他们肯定是追悔莫及 , 武则天不想做一个后悔的人 , 所以她当然会为了自己的目标放手一搏 。管他狂风暴雨 , 登基以后再慢慢处理好了 。结果正如她所想的 , 也没什么狂风暴雨 , 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