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处于山海关外,历史上是关外民族!可东北话为啥接近普通话?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特别是在目前,很有现实意义 。
东北,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 。原住民,除辽宁南部,有些汉族部队驻屯营、哨,和少量的居民点 。沈阳以北、吉、黑境内,只有很少的居民,都是满、蒙、朝鲜、鄂伦春、达斡尔、俄罗斯、赫哲…等少数民族 。根本就没有统一的语言 。谈不上什么“东北话”!
满清入主,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宗“龙兴之地”曾经严禁汉族人进入东北内地 。为此,调集重兵,从四平的山门镇,直至舒兰的亮甲山修了一条《柳条边》 。并驻军镇守,禁止人民随意进入“边里”,使东北更加闭塞 。
直至康乾以后,清廷日渐衰微 。“边禁”废驰,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大量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闯”入东北 。方始建立起零星的居民点 。东北大地上才开始流行,各种腔调的汉语方言 。东北的地名,除了辽南一些古城,凡历史在200年以上的,几乎都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如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前郭尔罗斯、伊通…等 。
关内多省的居民,逃荒来到东北,南腔北调的语言发生了碰撞 。在交流中为了让对方能听懂,自然而然的有了趋同的意识 。彼此之间压缩了自己特异的音调、摒弃了独特的土语 。形成了一种音调虽有差异,但彼此都能听懂的共同语言 。这就是《东北话》的前身 。这种语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还可见孑遗:很多人说话还带着音调,当时还可以从讲话的特点,明显的区分谁个是河北人,谁个是山西人… 。
《东北话》真正的形成,和统一,缘于“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伪满洲国 。当时的满洲国“执政”爱新觉罗·溥仪,从小在北京长大的,讲话是一口纯正的“京片子” 。他又带来了一大批,操着纯正北京话的清廷遗老 。在钦定“国语”时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们习惯的北京话 。作为当时的官话推广开来 。当时的市井流行语言虽然南腔北调,但是和北京话是完全可以顺畅交流,没有障碍 。因此在政令的约束下,全部开始向官话靠拢 。形成了官话语言的“正统”意识 。经历了几十年的“淘洗”才成就了,以北京话语音为主、夹杂着山东、河北…方言,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的《东北话》 。东北统一语言的真正形成 。具体时间,应该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初期 。
【东北处于山海关外,历史上是关外民族!可东北话为啥接近普通话?】所有的语言,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东北方言亦然如此,虽然当时的东北话,已经与国家推行这普通话非常接近,交流顺畅 。但是,当时东北的流行语言中,夹杂着大量的方言、土语 。与今天人们听到的东北话差别巨大!东北人的国家观念很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能自觉的摒弃方言土语 。主动、自愿的接受、学习、使用国家的统一语言 。这才形成了今天的《东北话》 。
总结:一、东北话是纯正的汉语 。是冀、鲁、豫、晋等中原方言杂揉而成,其历史不足200年 。
二、曾经有人,在网络上把《东北话》说成是“满语”,这是非常荒唐、无知的,没有任何根据 。是某些人出于险恶政治需求的胡说 。
三、《东北话》也在不断的发展,与七十年前,已经面目迥异 。《东北话》诞生以来就不断的向普通话靠拢 。以后可能会完全融合于普通话之中,再无痕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