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介绍?( 六 )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 , 下联“顶上功夫” , 意在扬 。
再如:翁同龢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联虽未用关联词 , 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 。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 , 但其转折处却是山回路转 , 柳暗花明 。关联词的取舍 , 全在于作者对内容的处理以及作者的文辞好恶 , 此无定法 。
七、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 , 表示二者择一 , 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 。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 , 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 , 表现出刚正不阿 , 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 , 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 , 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 , 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 , 但也有倒装者 。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 , 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 , 后一句是果 , 是说大家有了棉衣 , 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
再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为因果倒装句式 , 出句是结论 , 对句是理由 , 倒装句式 , 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
九、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 。或者出句是目的 , 对句是行动或措施 , 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
看下联: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 , 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
再看一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 。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 , 意在行动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 , 此联即为倒装式 。
以上所举三例均为短联 , 至于带有短句的长联 , 读者可以据此理去分析、领会 , 这里不再赘述 。
对联的结构 , 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 , 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 , 相互对称 ,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 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 , 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 。联句结构之优劣 , 决定对联的成败 , 所以 , 完整地组织联句 , 有利于突出主题 , 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 , 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 , 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 , 使人读之上口 , 不失为一副佳作 。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 , “出”与“行”是动词相对 。“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 。上下结构相似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