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害人的“三寸金莲”清朝女子穿的“花盆底”造型奇怪 , 并且比高跟鞋还难穿 , 为什么后宫妃嫔非要执着于穿这种绣花鞋呢?
它究竟有什么意头?
又是被什么人发明出来的呢?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文章图片
清朝后宫女子穿的鞋子之所以叫“花盆底” , 就是因为它的造型像是花盆 , 上窄下宽、前平后圆 。
女子穿上它 , 整个重心既不在前也不在后 , 很容易崴脚摔倒 , 更重要的是 , 这种鞋子的造型并不符合大众的审美 。
“花盆底”还有一个官方的名字 , 叫做旗鞋 , 它是专属于满清的一种服饰 , 被满清发明出来 , 配套满清的服饰穿着 , 是大清独有的文化 。
而这种鞋子的发明 , 最开始就是为了迎合女子“裹小脚”的文化 。
古代封建时代的女性流行裹脚 , 人们将女性拥有“三寸金莲”为美 , 而这种畸形的审美最开始流行于五代十国 。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文章图片
一名女子为了赢得南唐后主李煜的青睐 , 她自己开创了一个舞蹈 , 而这种舞蹈需要“足尖点地” , 这样身姿就会轻盈优美 。
为了能让自己的舞蹈出神入化 , 她不惜直接将自己脚步缠上白绫 , 每日忍受着鲜血淋漓的剧痛练习舞蹈 。
最终果然让李煜对她宠爱有加 , 还对她的小脚爱不释手 , 慢慢地 , 民间女子也开始争相模仿 , 最后就流行起了“三寸金莲” 。
这种裹脚非常痛苦 , 需要在女子还没开始发育的时候 , 将她脚部的骨骼全部掰变形 , 然后缠上纱布 , 这样日复一日 , 最终形成“巴掌大”的小脚 。
唐宋时期 , 这种文化尚且只是一种风俗 , 人们只是习惯性的去延承 , 但是到了元代 , 人们竟然认为女子不裹脚是一种奇耻大辱!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文章图片
这样畸形的思维不知道害了多少女性 , 很多缠足的女子一生都会伴随着疼痛 , 等到她们的女儿长大了 , 她们又不得不看着女儿再继续受这样的罪 。
到了满清时期 , 原本以为这种缠足的陋习应该会被摒弃了 , 但是谁知这种文化竟然有增无减 , 这是为什么呢?
满清属于游牧民族 , 不管男女 , 基本上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 满清妇女需要在山上劳作 , 所以从不缠足 。
不过后来他们打进中原以后 , 因为非常崇拜中原文化 , 所以继承了很多汉人的思维与生活习惯 , 而裹脚这个习俗又被延续了下来 。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文章图片
虽然以前她们不用裹脚 , 但是现在已经占领了中原 , 不需要再去跟以前那样受苦 , 自然就要慢慢展现女子本该有的样貌 。
当然了 ,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裹脚的 , 只有贵族人家的小姐才可以裹脚 , 而那些穷苦的人为了干活方便 , 都是不缠足的 。
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 , 满清人又发明了跟女性的“三寸金莲”配套的鞋子 , 就是我们熟知的“花盆底” 。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设计理念最开始不是清朝人发明的 , 根据历史记载 , 早在2千多年前就发现了“高跟鞋” 。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宫妃嫔的绣花鞋,比高跟鞋还难穿,究竟有什么意头?
文章图片
“花盆底”是用花盆做的?周朝时期 ,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高跟鞋”的身影 。
有一首叫做《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的诗 , 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履高疑上砌 , 裾开特畏风”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女子说着高履登上台阶 , 步态轻盈娇弱 , 飘飘欲仙 , 只不过那个时代的高跟鞋肯定不是清朝时期的“花盆底”样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