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历史上日历是谁发明的?具体如何?( 二 )


如果要对29.5306这个数进行取整的话,显然只有29和30比较接近 。但是不论取哪个数,都会无法与自然的朔望长度相对应 。为了确保每一次的“朔”都能发生在每月初一,古代的历法家巧妙地采取了29与30交替使用的方法,解决了历月的长度问题 。
历月的长度解决了,那还有历年的长度问题 。因此,历法家们首先考虑到了回归年的因素 。因为历月的长度只有与回归年的长度相吻合,历法才能真实地反应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根据这一原则,再经过反复的观测发现,12个朔月的长度累加起来的天数非常接近回归年的天数 。
于是,古代的历法家就将阴历的历年定为12个月,为了与回归年达到一致,把第三年十二月的29天改为30天,并把这一年称为闰年 。
这就是阴历的历月长度和历年长度的由来 。当然,也就是阴历的制订方式 。它的基本周期是朔望月,是月亮变化的周期 。反过来说,从阴历的日期就可以知道月相 。比如:初一是朔(新月);十五、十六是望(满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等 。
古人因此不但可以根据日期判断月相,也可以通过月相判断日期 。
阳历
阳历是按照太阳的运动来制定的 。它的基本周期是回归年 。一个回归年的自然长度是365.2422天(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如果将这个长度直接用于日历,那从第二年起,每年都会推迟5小时48分46秒,要不了几年,季节、节气的日期都将与现实差距很远 。
古人很聪明,把5小时48分46秒乘以4,等于23小时15分4秒,也就接近一天 。因此便采取了每经过四年多算一天(称为闰年)、每满一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 。这样一来,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就变成了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回归年的自然长度相差仅仅只有26秒 。每年相差26秒,累积3300年才会差一天 。这个误差已经很小了 。三千以后的事情,自然有三千年后的人处理,所以阳历历年的长度就这样解决了 。
阳历的历月长度:阳历的历月数与阴历一样,都是12,但是这种取法与阴历的朔望月没有什么关系 。仅仅是沿用了阴历把一年分为12个等份的方法而已 。前面已经讲过,阳历的历年长度已经定下来了,那就再玩儿一次数字游戏,想办法让它符合12个等份就行,虽然复杂,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历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30天;唯独二月份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排列,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阳历历月长度问题而玩儿的“数字游戏” 。
另外,大家可能发现一个问题,阴历以朔望月为原则,因此有“月首”(初一),这是月亮的运行规律,不可能人为更改 。那么以回归年为原则的阳历有没有“年首”呢?是定死的吗?回答是没有 。原因在于: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接着一圈,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从哪里开始计算都是一样的 。在古代,历法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比较通行的办法是:选取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后的10天作为元旦(一月一日) 。当然,这不是必须,只是古代的一个习惯而已 。
以上说的,就是阳历的计算原则和来历 。
阴阳合历
看过了上面阴历和阳历的制定方式,想必大家也看出来了,实际上古时候几乎所有的历法都属于阴阳合历 。
所不同的是,阴历先以月亮定历月长度,再根据这个长度去合回归年的长度;阳历则是先定历年的长度,再根据这个长度去合历月的长度 。
关于日历的其他情况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夏历”、“农历”等字眼,夏历这个名称很有可能源自夏朝所用的历法,随着朝代更替,夏历两个字并不是真的指夏朝的历法,而是对历法的一种代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