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吴越国民和日本大和民族是否有亲缘?( 三 )


“泰伯后裔说”事关日本民族的起源问题,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出现过激烈的论战 。其中千千和实发表的《吴太伯苗裔说之再探讨》,主张从周边民族的慕华心理探讨汉人始祖传说的成因,采取较为客观公正的态度,兹撮要简介如下:
(1)周边民族憧憬汉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由物及人,产生尊崇汉人的心理 。
(2)东亚诸族招请汉人移居,藉此吸收中华文明,其历史相当久远 。
(3)对东亚诸族来说,以汉族的神祗、圣贤作为自己的始祖,在国际外交上极为有利 。
(4)在古代的倭人部落中,类似的始祖传说自古有之 。据《筑前风土记》逸文,怡土县主五十手迹对仲哀天皇自称“高丽国意吕山自天降来日*之苗裔” 。与吴国交往密迩的某个部落自称泰伯后裔,不足为怪 。
千千和实的论文通过缜密的考证,论述了3世纪的倭人部落出於对内强化王权、对外提高威望的需求,将本族的始祖系挂于贤人泰伯,从而肯定了中国史书所载的“倭人自谓说” 。这个结论应该说比较公允,基本上解决了这场公案 。
我们认为,汉人始祖说可以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起源于异族逐鹿中原,第二种起源於异族之归附,第三种起源於汉族的外徙 。
先看第一种类型 。按照“华夷”准则,入主中原非汉族莫属,於是逐鹿中原的周边民族,势必要证明与汉族的渊源关系 。如春秋时代,夷狄强邦号称“五霸”,争雄中原,各以华夏支裔自命,以示出自正统:越奉夏后少康,吴称泰伯之后,齐奉周太公望,晋奉周武王嫡子,楚奉黄帝后裔颛顼 。
第二种类型与此稍异 。一些民族虽无意逐鹿中原,但通过在谱系上与汉族联姻,确认与华夏的亲缘关系,对内有助於巩固统治,对外有利於提高国际地位 。高丽王琏向北魏“请国讳”,世祖“诏下帝系名讳于其国”(《北魏书》) 。再如《朝鲜史略》记高句丽:“及温祚薨,朱蒙嗣,自称高辛之后,国号高句丽,因姓高 。”这种人为编造的“拟血缘”系图,将汉族的概念扩展至周边民族,与古代东亚的册封体制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
第三种类型与汉族的人口迁徙关系密切,这是中国文化向四邻扩散的重要途径 。汉人迁居异族之地,虽然在空间上脱离了华夏,但是文化传承不会因此中断 。他们在四邻播种文明,当土著民族逐渐汉化时,移民的祖先或者他们本人便被奉为始祖 。举例说,夏后少康庶子无常封於会稽,越王勾践奉其为始祖;越为楚灭后,其支庶四散,迁往闽越的一支又奉勾践为始祖 。随著汉人的外徙与汉文化的流播,周边民族被渐次纳入汉族的拟血缘系谱 。
在以上3种类型中,“太伯后裔说”当属第三种类型,即为渡日吴人所倡 。《魏略》所载“自谓太伯之后”的倭人,据《资治通鉴》应是“入海为倭”的吴人支庶 。此说被多种中国史书载录,其来源不会是一些零星的个人传闻,应该是得自某个部落的始祖传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