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感怀的针脚,织就湘南民俗文化,呈现出独特的乡土文学魅力( 三 )


作家故里所在的湖南郴州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昆曲、湘剧、灯戏、香龙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然而 , 黄小吉并没有在书中逐项解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 而是将节日民俗变成了与每个村民密切相关的日常琐碎生活 。它还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 那就是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本身的魅力 。
回想起来民风民俗的素材 , 黄小吉的妙笔 , 不是生出绚丽的花朵 , 而是生出缠绵的根 。这是民族民间地域文化的根源 。黄小吉以独特的乡村生活体验 , 用平淡的文字表达 , 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 , 慢慢地铺陈出一卷湘南民俗的长卷 。虽然在书中很少能找到华丽的辞藻 , 朴实朴素的文字甚至不生动 , 但却呈现出一种被时间打磨的栩栩如生的生活品质 。黄小吉的每一个笔触 , 都仿佛刻在了他的心里 , 穿透了纸的背面 。故乡的恢弘与辽阔 , 延绵与延续 , 风土与人情 , 温婉与淳朴 , 在作家笔下化作浓浓醇厚的乡愁 。
黄小吉的作品不仅抒情、纪实 , 而且富有地域文化 。8年来 , 黄小吉创作了《瓦檐下的古物》、《村里的菜谱》、《家乡的耕作》等6部地方文化作品 。他以深沉的情感和朴实细腻的笔触 , 多次回首故土 , 带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来到一个隐藏在湘南一角的古村落 。地图上难以辨认的小村庄 , 一时间成为了地方文学的新高地 。此前 , 地方文学的高地似乎更多地出现在北方 , 如肖红的呼兰、莫言的高密、陈忠石的白鹿原、池子健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实际上 , 
黄小吉以家乡八公芬村为样本创作的系列文学作品 , 既是家乡的传记 , 也是时代的写照 。600年来 , 巴克芬村在岁月的长河中从容前行 , 吞噬着湖南文化的补给 , 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民俗文化瑰宝 。古老的巴克蒙村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 也与时俱进 。这是湖南省著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 见证了新时代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在《节日里的家乡》的几篇文章中 , 黄小吉不遗余力地描述了家乡在时代发展中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村民们的精神也越来越振奋 。
乡土文学承载着美丽乡村的日常生活 , 描绘着壮丽的历史 。地方文学从诞生之日起 , 就承载着深化民族、彰显时代的文学使命 。对“地方文学”的论述首先来自鲁迅 。他在《中国新文学丛书第二辑导论》中说:“简夏爱描写贵州 , 裴文中牵挂玉官 , 凡是在北京用笔写下心意的人 , 不管他自称什么 , 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 通常都是地方文学 。” 中国地方文学出现于1920年代 , 在现代文学史上 , 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 也是一种非凡的文学现象 。
《节日故乡》继承和延续了中国乡村文学的优良传统 , 同时探索新??时代乡村作品的新特点 。乍一看书名 , 读者会以为这是一本描写作家家乡民间节日的书 。越读越深 , 你会发现作者总是用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顺着作者的叙事走向 , 不难发现 , 总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 。当你轻轻拾起这股怀旧的脉络 , 你会发现传统文化的细枝末叶生长在脉络上 , 而传统文化对国家本身乃至地方文学的影响是通过《故乡》 , 一字一句 , 传播树枝和树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