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刻表是怎样的,古时的午时三刻到底是11:45还是12:45?

古时午时三刻到底是11:45还是12:45?午时是11点到13点,古时一个时辰为两小时,即8刻,那午时三刻即11:45,为什么字典里说是12:45呢看古装影视剧多了,总会看到里面有上法场的情节 。
监斩官会抬头看看天,然后在低头看看身边的一个日晷 。然后把令箭往案桌前面地上一扔,然后大吼一声:“来呀!午时三刻时辰已到!X了!”刽子手往刀上喷一口老酒,然后高举再一挥臂,咔嚓!
【古代时刻表是怎样的,古时的午时三刻到底是11:45还是12:45?】那么,午时三刻到底是啥?指的是几点?
古代一天24时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钟 。但是和现在的时间表是对不上号的 。
这是古人的计时方法,很管用的,在没有发明手表之前,只能靠抬头看太阳来计算时间了 。当然这个不是很精确的,阴雨天更是麻烦,于是在后面就发明了日晷和沙漏 。
日晷是专门用来计时的 。一个时辰又细分为八刻,一刻15分钟,八刻120分钟,也就是相当于两个钟了 。
那就有人说了,既然是午时三刻,为何不是现在的11点45而是12点45呢?在古代的午时三刻,指的是午时里面的正时三刻,而不是午时里面的初时三刻,前四刻叫时初,后四刻叫时正 。
午时三刻是凶时,阳气最重,阴气最低迷,适合做法事 。镇鬼魂,咔嚓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