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保安腰刀”不是保安的刀

新华社兰州7月29日电题:“保安腰刀”不是保安的刀
新华社采访人员马莎
“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在家中小院锻打制作保安腰刀的记忆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马尕主麻回忆称 , 每当冬季 , 父亲总会披一件棉衣在火炉边锻打腰刀 , 母亲会在一旁帮忙 , 等父亲累了 , 就搭把手上去替一下 。
【新华社“保安腰刀”不是保安的刀】马尕主麻正在制作保安腰刀 。新华社发(黄宇翎摄)
家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的马尕主麻 ,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的传承人 , 41岁的他已经从事保安腰刀制作超过20年 。“‘鸳鸯刀’是情侣之间的定情信物 , ‘子母刀’是父母送给子女的成人礼物 , ‘波日季’相传可以除妖斩魔 , ‘什样锦’寓意长寿康宁……”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 腰刀作为保安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明创造的一项手工艺品 , 其锻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安腰刀花色品种多样 , 虽以什样锦、波日季等单刀为主 , 但也有像鸳鸯刀、子母刀等类型的双刀 。”马尕主麻表示 , 不同于传统刀具 , 一把保安腰刀的制作少则需要40多道工序 , 多则要经历80多道工序 。
马尕主麻正在制作保安腰刀 。新华社发(黄宇翎摄)
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制作是最常见的打刀模式 。如今 , 保安人在延续这种方式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 , 将家庭作坊打造成了专业的工作室 。马尕主麻也在自家院内成立了保安腰刀工作室 , 在这里珍藏着一把他和父亲共同制作完成的黄河流水纹折花刀 , 这是他的“心尖宝贝” 。“这把黄河流水纹的折花刀我们光刀坯就打了一个礼拜 , 烧了500多斤煤 。”
折花刀是保安腰刀技艺的典型代表 , 因刀体刚柔相济、刀面纹理奇特、刀刃坚硬锋利备受“刀客”(打刀的人)青睐 。“折花刀的刀身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 在加钢工序中前后一共要加入40多片钢片合并锻打 , 再将刀坯置入火炉中加热 , 等刀坯软化拧成麻花状后 , 反复锻打才能制作完成 。”
马尕主麻与父亲共同制作完成的黄河流水纹折花刀 。(受访者供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 如今锻打、淬火、抛光等过程都可由机器完成 , 以前需要数月甚至一年制作一把保安腰刀 , 现在只需要几天时间 。但对于马尕主麻来说 , 从前跟着父亲手工打刀的经历弥足珍贵 , “这把黄河水波纹折花刀不仅是我儿时入门的记忆 , 更是时代发展的见证 。”
从维持生计到传承技艺 , 马尕主麻认为 , 保安腰刀的发展见证了保安族群众生活的巨大改变 。如今 , 抡锤打刀虽然不再是保安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 但保安腰刀产业依旧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不同品种的保安腰刀 。新华社发(黄宇翎摄)
近几年来 ,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的马尕主麻已经招收50多名学徒 ,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办扶贫车间 , 帮助贫困劳动力学会一技之长 , 实现稳定脱贫 。“未来我们要着力打造特色非遗经济 , 彰显新时代工匠艺人的使命与担当 , 让保安腰刀惠及千家万户 , 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