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31日 日苏在张鼓峰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1938年7月31日 日苏在张鼓峰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文章插图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 。已经把东北划为伪“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干了 。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 。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日军正作频繁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 。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内阁指示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与苏联进行调解 。苏联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撤军 。重光葵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 。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 。7月30日起,日苏双方展开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的反复争夺,并不断增加兵力 。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吉林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6页)苏军在8月5日前,“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 。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第六册第358页)8月11日,根据日方的建议,双方停止战斗 。苏军控制了张鼓峰,占领了沙草峰;日军撤退到图们江西岸,放弃了一向坚持的边界线 。而后,双方签署协定书,领土维持现状不变 。
当时日军参谋本部及部队的指挥官们认为,这是苏联在外交上、军事上支援中国抗日,用军事行动,直接牵制日军向中国内地的武汉、广东发动进攻,以图继续增强苏、中两国关系和进一步鼓舞中国的抗日信心 。
但日本战史丛书写道:张鼓峰事件结果证明,“苏军并无大举出动之意,于是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实施对华作战 。”(日《大本营陆军部》第一册,朝云新闻社1969年版第561页)
【1938年7月31日 日苏在张鼓峰地区发生武装冲突】曾任日军参谋部俄国科科长的林三郎后来回忆道:“现在看来,认为斯大林宁可使苏军流血牺牲也要拽日军‘后腿’的看法,似乎过高地估计了中苏关系的密切程度 。”(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7页) 不过苏联在此役中的战损深具意义,因为日军从对苏军的交战结果中认为苏军实力不济(拼刺刀中1名日军受伤换得28名苏军受伤),苏军792人阵亡3,297人受伤日军526人阵亡914人受伤 。关于再次交战请见隔年(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 。苏军的惨重损失使得斯大林迁怒于布留赫尔元帅,他后被逮捕处死,有说法称是被酷刑至死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