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先借判词和十二支曲对其命运做了概括性的预言,这种预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和十二支曲 , 对其展开故事情节 , 贯穿艺术结构 , 概括人物命运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
《红楼梦》中无论是金陵十二钗判词 , 还是十二支曲子 , 是作者继承了传统古典诗歌优秀传统 , 同时又有着自己新奇的特点 。
在诸多特点中 , 最为突出的一点是雪芹先生采取了”诗谶”式的写作手法 , 在大量诗词曲赋中 , 隐伏着有关各类人物命运的”谶语” 。
雪芹先生笔下的”诗谶” , 既和人物相吻合 , 又与情节结构相关合 , 恰似晴雯织补的雀金裘 , 丝丝入扣 , 天衣无缝 。
同时诵读这些典雅精致的诗文 , 明知内含谶语而不觉心烦 , 决不会像看其它 , 庸俗粗鄙谶书似的枯燥乏味 。
两者还有一点不同 , 历来的谶语都是不能得到事后应验的 , 因此是模棱两可 , 以便任意附会 。
《红楼梦》里的诗谶是在作者事先安排好的人物结构的前提下 , 想方设法在诗中点点滴滴 , 向读者预示其命运的 。
如:可叹停机德 , 堪怜咏絮才 , 玉带林中挂 , 金钗雪里埋 。
这一首说是薛宝钗 , 林黛玉两个人 。停机德:用的是汉代乐羊子妻的典故 。
乐羊子妻就成了贤惠妻子的典型 。这句用来比喻宝钗 。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的典故 。谢道韫是才女的典型 , 这句用来比喻黛玉 。
那么翻译过来就是 , 可叹一个有乐羊妻那样品德 , 可惜一个谢道韫那样美才 , 玉带只是挂在林中枯树枝上 , 金钗冷清清地在残雪中掩埋 。
这些诗谶终将得到应验 , 它的各种预示是明确无误的 , 符合每个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 。
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木魅力 , 恐怕这就是它的写作好处吧 。
【《红楼梦》第五回先借判词和十二支曲对其命运做了概括性的预言,这种预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我是芬芳 , 随笔生香 。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