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白衣渡江”,为什么一定要穿白衣?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下半年,关羽突然率兵北伐,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曹操很被动,一度想迁都以锋芒 。
经过一段时间的慌乱后,曹操总算稳住了形势,首批由徐晃率领的援军赶到了襄阳前线,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
徐晃虽然打退了关羽的进攻,但关羽的实力仍然很强大,尤其关羽的水军力量仍然完整,曹军在这方面不占优势 。
关羽的水军控制着汉水,曹军被分割在汉水两岸的襄阳、樊城,互相不通 。曹操调集的各路大军还在路上,曹操本人正在从洛阳往襄阳以北几百里的摩陂赶 。
正在曹操着急万分的时候,突然接到孙权派人送来的一封信 。在信中,孙权通报曹操自己将讨伐关羽,但同时请求曹操不要泄漏这个机密,“及乞不漏,令羽有备” 。
曹操和孙权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由敌对关系慢慢成了“一家人”,这主要是刘备造成的,刘备在汉中得手,在荆州又占上风,打乱了平衡,改变了互相之间的关系 。
曹操征询众人意见,大家都觉得孙权如果从背后动手是一件大好事,为了保证孙权顺利得手,应该替孙权保密 。只有董昭看法不同,认为应该让关羽知道,之后让孙权、关羽二贼相斗,以收渔利 。
曹操认为董昭的分析有理,命令徐晃把孙权的信抄了若干份,故意射落到关羽营里,同时也射到樊城内 。樊城的守军看到信顿时士气百倍,而关羽看到信后犹豫不决,想相信又害怕是曹操的挑拔离间,不相信又怕是真的 。
正在关羽迟疑之际,大约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10月底至11月初之间,吕蒙悄悄抵达柴桑以西的寻阳,在此组织精兵和船只,把士兵藏在船舱里,让老百姓划船,外面的人扮作商人,昼夜不停地逆流而上 。
长江沿岸有关羽布置的不少哨兵,即“屯候”,吕蒙把他们全都抓起来,所以关羽还不知道背后发生的情况,《三国志》对这一段的记载是: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
此处的“白衣”,并非白色的衣服 。虽然古人与今人生活习俗不太一样,但白色的衣服通常都较少穿着,因为它比较醒目,又不耐脏,划船的时候穿白色的衣服,一天得换几回?
更何况,那时已到了是农历的11月,正是冬天,穿白颜色的衣服不符合季节特点 。
那么,“白衣”是什么呢?其实,这里的“白衣”指的是普通百姓的衣服,既不是官服,也不是军装,所以也有将“白衣”、“白身”指代无功名、无官位老百姓的,如《汉书·龚胜传》:
尚书使胜问常,常连恨胜,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 。
对于这里的“白衣”,颜师古做的注指出:
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有类似的解释:
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卫则不然 。
所以,吕蒙下令将士换上“白衣”,并不是改穿白色的衣服,而是换上老百姓的服装,具体而言,《三国志》已经指出来是“商贾人服”,也就是穿上商人的衣服,扮出商人 。
当时,吴蜀之间表面上还是同盟关系,双方有正常往来,沿长江一线保持着通商,商人划船在江上行走并不容易引起怀疑 。《三国演义》在这一点上的理解似乎有点儿问题,它好像认为“白衣”就是白色的衣服:
蒙拜谢,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余只,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橹,却将精兵伏于船中 。
不过,“皆穿白衣”也可以按照《三国志》的意思去理解,所以《三国演义》里的写法也可以作以自我辩护,但到拍电视剧的时候,下面这样的服装设计就显得多余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