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一金一方水是指什么生肖,称霸一方打一个生肖( 二 )


南京鸿基玻璃塔图纸
从《春水向东流》到《天然沟里的波浪》:长江与南京文化气质的互文性
如果说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它的位置,那就是《金陵怀古》 。 公元589年,当这座城市陷入亡国之战,六朝被消灭的时候,就是文化意义上的南京被永远定格的时候 。 也就是宇文索安坦言,“相比于对真实的金陵或其丰富的文学史的关注,我们的兴趣更多在于形成一种情绪和一种城市的诗意形象,一种表面的东西,它形成了看城市的方式的场所、形象和话语 。 ”因此,南京的形象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群体的文化形象生成的 。
在南京众多的城市形象中,首先想到的一般不是城市、石头城、五一巷;在这座具象城市的旁边,长江更像是南京开始歌唱的地方 。 南京多山,登高远眺者常有感触 。 比如练长江,就成了诗人抒发情怀的一笔 。 登上牛首山者高呼“万壑争河势,万峰围白门关” 。 踏上梁青,他们感叹“千里长江从天而降,石头要打回河” 。 在燕子矶头,他们吟诵着“江水忽无边,一个葛在中流” 。 在幕府山顶,他们感受到了“山河壮丽,秋风清” 。 然而,隔了一段距离,历史的记忆也不知不觉地随大江而流 。 元代徽州胡兵游中山时,先是“望北望长江头,一舟如叶,动时不想远航数十里”,过了片刻,又感叹“黄气紫,王气犹终有时,凄然” 。 在这种形势下,大部分被大江动员起来的人都慨叹:“长江不管涨跌,都溢出了英雄的眼泪 。 ”
中世纪的都城南京虽然平弱,但文风极其沉郁,深厚的文化土壤滋养了经典的文学母题 。 唐人追六朝,宋人记南唐 。 在过去与现在、繁华与废墟的交织中,南京城厚重深沉的气质被很大程度上凝固了 。 青莲居士流连金陵,听石城边空城潮 。 “石像虎窝,凌波欲渡沧江”,但眼中满是南朝的文物,“谢玄晖知澄江之道如练之久矣” 。 半山花园的主人爬到了头顶,希望“扬帆回暮”,但心中却满是对繁华往事的思念,耳边还回响着后院传来的颓废音乐 。 到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
命运,似乎冥冥之中,总是充满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 。
在宋元沉寂四百年后,南京在十四世纪中叶兀地“上应天意”,首番成为统一王朝国都,让见惯了兴亡、习惯了偏安的城中百姓不知所措,甚或有些癫狂 。 长江也因之由浸满落寞情绪的东逝之水焕然一新为霸成天下的乘龙大江 。 试看高启所谓“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之气势,引得远来朝鲜国使也发出了“谁道长江限南北,君王神武耀华夷”的感慨 。 甚或在那“有记无楼”的狮子山上,文士亦生发出“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的浪漫想象 。 无奈好景不上,伴随着永乐迁都,应天之地仍需顺天之势,虽尚有南都繁会,却亦敌不过“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的轮回 。
南京数百年间的沉浮沁满城市的文化基因,亦锻造了此间百姓独到的人文素质 。 本地人常嬉笑自诩的“大萝卜”精神,依语境论,或褒为实在、豁达、不拘小节,或贬成粗糙、愚笨、有欠精明 。 长江见证了此一城市性格经年累月的渐成,滋养了金陵寓公的落地生根 。 李白于江上偶遇蓬池隐者,对月满樽,趁酒高歌,“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官场失意之时,亦将凤去台空对悠悠江水,咏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高远和逍遥 。 王安石上尽层楼,望“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抚今追昔之际,是顿悟过眼云烟的机锋,“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 杜慎卿甫一过江,徜徉雨花高岗,便于日色西斜之际感怀金陵“菜佣酒保”亦有“六朝烟水气” 。 城市屡仆屡起的循环往复化成南京人集体心性间的淡然,是遍看云卷云舒后的洒脱,是参透人事古今的高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