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如何?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农业科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成就来源于背后的千千万万农业科技研究者的付出,这一点袁隆平先生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袁隆平先生一向低调沉默,并没有到处以“杂交水稻之父”自居 。
相反网络上倒是热闹,一边有人把他捧到天上,另一边又有人对他嗤之以鼻 。究竟袁老先生的贡献如何,我说个自己理解的大概吧 。
杂交水稻发展的世界普遍情况杂交水稻并不是中国的独创,日本和欧美都搞过杂交水稻,但是总的来说不是很成功 。欧美作为首先发明杂交水稻的地区,由于其主要的粮食并非谷物,科研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虽然起了个大早,却没成功应用 。
日本作为稻米的传统大国,其农业生产习惯使得他也在杂交水稻上,占据一席之地,最重要的三系法是日本首创,但是后来应用上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更由于杂交稻口感等因素制约,始终无法推广普及量产 。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杂交方法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杂交水稻第一个能普及应用的人 。
袁隆平以及他后来的团队,首先发现雄性不育株,然后建立起杂交水稻路线图,国内其他后来关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 。所以说袁隆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如何?】但是,袁隆平自己开发的杂交水稻,并非目前大面积播种的品种,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是在他基础上开发的其他杂交水稻,无他,因为后来者居上,产量和口感比袁老过去的超出太多,当然哪种好用就用哪种啦 。
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之路1.起步时期(1920-1949) 。
20世纪的20年代,国内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但由于战争年代来临,总体发展缓慢 。
2.品种整理和评选利用时期(1949-1959)
建国后,百废待兴;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有组织的收集水稻品种4万份 。评选出许多优良地方品种和早期的改良品种 。
3. 矮化育种时期(1960-1969)
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秆品种是矮脚南特(广东,来自南特16号,1965) 。
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源:广西矮仔占;育成地:广东农科院) 。
矮秆品种的发现,极大的解决了密植、中肥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倒伏减产问题,为袁隆平接下来的爆发,做好了准备 。
4. 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成功时期(1970-1979)
正是这个时间段,袁隆平做出两项使得水稻杂交走向实用的关键技术,一是发现雄性不育,二是他的助手李必湖发现雄性败育,从而构造三系法 。
使得杂交水稻走向成熟,年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0% 产量约占稻谷总产57% 。
5. 高产、优质和多抗综合发展时期(1980~现在)
1981年,石明松提出了两用不育系概念,开启了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新纪元 。20世纪80年代以后,杂交水稻新品种朝着高产、优质和多抗发现发展 。部分杂交水稻的米质能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 。
结语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发展,是无数农业科学家呕心沥血的产物,脱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带来今天的丰硕成果 。
袁隆平先生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其他没有出现在聚光灯下的人们 。
谨以此文,致敬不被人们记住名字的科学家们 。
我是猫先生,感谢阅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