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玻璃窗户吗

清朝有玻璃窗户吗

文章插图
清朝有玻璃窗户 。早在明朝末年 , 英、法、荷兰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船来到中国的广州、宁波、漳州、泉州等口岸 , 西方的玻璃器便也随之传入我国 。到了康熙后期的时候 , 玻璃制作技术通过广州十三行传到了中国大陆 , 从此以后玻璃的产量也就越来越大了 , 故而玻璃开始被用来代替窗户纸 。在雍正时期 , 紫禁城里面的窗户纸几乎都换成了玻璃 。
其实中国古代自身也制造玻璃 , 只是制造工艺和用途不如国外开发的完善 , 在古代中国对玻璃的称呼各不相同 , 有:
1.“璆琳”——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 。璆琳本意为美玉 , 古人借其称呼似玉的玻璃 。
2.“琉璃”——最早出现在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 , “……而璧玉、珊瑚、琉璃成为国之宝 。”琉璃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明代 。有些地区现在还在使用 。而今“琉璃”一词多用于建筑琉璃瓦及瓦顶琉璃饰件 。
3.“药玉”——出现于《穆天子传》中 , 晋代郭璞的注释为“今外国人所铸器者亦皆石类也 。按此所言 , 殆今药玉、药琉璃之类” 。“药玉” , 顾名思义 , 即如熬药般烧炼出来的象玉一样的玻璃 。
4.“瓘玉”——根据《元史·百官志》记载 , 元代设瓘玉局 , 为宫廷监制玻璃器的机构 , 故而瓘玉局制造的玻璃称为瓘玉 。
5.“罐子玉”——根据明·曹昭《格古要论》记载:“罐子玉 , 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 。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 。”可见是将玻璃称为“罐子玉” 。
【清朝有玻璃窗户吗】6.“料”——明清时期北京流行的称谓 。大概因为北京不产玻璃 , 需从外地购买玻璃料 , 之后再加工成器 , 故而将玻璃称为“料” , 相沿成习 , 至今仍有这种称呼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