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怎样写正确,生辰八字正确书写格式

一、笔法上至高无上,统率一切的“八字真言”的出处及其意义
米芾指出,笔法的核心是“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 ”
此语出自姜夔《续书谱/真书》: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如何?”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 ” 。
这句千古名言,强调写成标准的点画,用笔的起,行,收要有规范动作,“不可信笔” 。 不特指一个“垂露”竖,也不特指一个横画 。 是说任何点画,不论其长短,都必须具备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 。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对米芾的这个论言评价至高 。 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 。
要写出标准的点画,就必须让它走出一个完整的变化的过程 。 这样的原则至高无上,统率一切,落实到具体书风的表现中,无论写正,行,草,篆,隶还是钟王颜柳 ,都必须遵守 。
笔法理论,历史上有两种表述方法 。 唐以前是意象把握,而宋以后的笔法理论,论言,来了一个大的转折,变成理性的阐述 。
唐代的笔法说主张“欲右先左 ,欲下先上”的逆入,强调“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回收,认为上一笔画的回收如同“飞鸟出林”,下笔的逆入如同”惊蛇入草”,两个动作都很迅速,连贯起来、正好能体现上下笔画的势感 。
他们用中锋行笔的方法来追求“屋漏痕”、“锥划沙”的质感、用起笔和收笔的顿挫表示“印印泥”的力感 。
根据这种理论,点画的写法就是逆锋落笔, 然后按顿调锋,铺毫之后,中锋提笔运行,结束时再顿笔下按,回锋作收 。 米芾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不过是对唐人笔法理论和笔法基本原则的明确陈述和强调 。
二、对笔法原则的曲解和误导
笔法是个复杂微妙的运笔过程 。 用语言来表达,因为人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往往容易产生曲解和误导 。
米芾”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笔法理论,在后世的理解上,就产生了极大的曲解和误导 。
米芾强调的笔法原则,本意是强调用笔不可简单的信笔而为 。 但后来的人,不能全面正确的理解,而是局限在笔画之内作静态分析,结果形成为起笔而“逆人”,为收笔而“回收”,回收与逆入不相连贯,割裂动态的书写过程,造成上下笔画缺乏联系,把写好笔画变成了画好笔画,把写字变成了画成的笔画的零件组装 。
元代书论强调技法,图解唐人和米芾的笔法说 。 李溥光的《雪庵字要》煞费苦心的绘制了用笔图 。
他将逆入回收分解为八个步骤 :落、起、走、住、叠、围、回、藏,称之为“用第八法”,仔细分析,起笔被分解为“落,起,走”;收笔被 分解为“回、住、围、藏”,自然书写变成了刻意描画 。
李溥光的《雪庵字要》,是死解笔法的始作俑者 。
李溥光的《雪庵字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示意图
李溥光:生卒年无考 。 元代高僧,书法家 。 又名释溥光,一作普光,字玄晖,号雪庵 。 大同人 。 喜读书,经传子史无不淹贯 。 早年出家为僧 。 至元、大德年间(1264~1307)以楷书大字名世 。
早年出家的李溥光,其师承和学书的范本,无疑是社会底层的老师,教与学一定是碑刻或者刻本 。
那个时代的唐人墨迹,常人绝对难以亲见 。 由于刻本看不清楚笔路,造成对笔法上的理解是以猜侧为主,造成曲解,误解在所难免 。
后人觉得此图还不够简明,改成下图模式,收笔竟然变成为:围一个圆圈,留一个白洞,回笔涂满 。
近当代曲解笔法示意图
时至今日,如下面这样的图示,在一些书法教科书,导读资料,网络文章,网络视频中,几乎泛滥成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