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有时游牧民族要入侵中原?有藏族入侵中原的时候吗?

历史上,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其实就一个原因,草原经济模式太单一,一不足以支撑社会生活,二不足以抵御自然灾害侵袭 。没有牧区生活经验的人,对草原的认识一般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或者“暮色下牛羊归栏,蒙古包炊烟袅袅” 。
其实,草原哪有那么田园牧歌,草原生活是及艰苦的 。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草原上人口膨胀的很慢,中原的汉族人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多次大变乱,比如说安史之乱短短七年,就让唐朝损失上千万的人口 。
但只要有几十年的安定日子,人口很快就能迅速回升补足缺口 。农耕地区的人口迭代速度,是草原地区绝对难以想象的,这如实的反映了牧区生活的艰苦 。
另外,草原上的自然灾害也是农耕区很难想象的 。
即便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蒙草原遭遇白灾(雪灾)都能在几天内冻死数十万头牲畜 。我在内蒙草原的亲戚曾亲口向我描述,冬季草原起白毛风(风吹雪)的时候,目不视物,视线距离只有几米远,很多人就在家附近被冻死 。
等天气变好,牧民们去寻找走散的羊,这时就会发现,一大群羊静静挤在一起御寒,全都站着被冻死在雪地上 。
所以,内蒙草原才会流传一句俚语:“家财万贯,有毛的不算 。”
另外,太过单一的牧区经济,导致了两个严重问题:一、生活所需的产品不能自己生产;
二、游牧民族天生没有协作与配合 。
因为草原环境的限制,牧犬经济无法发展出采矿、烧炭、冶炼、金属加工等工业领域,这导致牧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不能自给自足 。
明朝时“边禁商品”的目录里,铁锅都赫然在列,据说当时牧民家里没有铁锅,只能用皮囊装水煮肉 。
其次,没有各种手工门类也意味着,民众间没有互相协作配合的机会和动力 。
草原上的民众基本是以部落小集群的方式生活,各部落间用刀子说话的机会更多 。
这一点是游牧政权多遽起遽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游牧骑兵不能打,而是不能长时间团结在一起打 。
清楚了上述两点,便可以知道,为何游牧政权有南下侵袭的动力了 。简单说,就是两个诉求:以掠夺来壮大自己部落,或用掠夺逼农耕政权开放互市贸易,这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原动力 。
我们的历史里面,很喜欢用结论反推原因,给人感觉成就霸业的少数民族领袖,似乎从小就心怀天下,立志要干翻农耕政权取而代之 。
其实,以当时的资讯条件来说,生于一隅的少数民族领袖,根本不可能知道中原有多大,如何可能有志于天下?
游牧骑兵南下,基本状态都是打着看,打着打着发现有机可趁,勃勃之心才升腾的不可抑制 。
说完了游牧民族南下的动力,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藏族政权是不是也曾侵袭中原 。答案是有,而且一度极其剧烈 。
但藏族政权只在吐蕃王朝时期,有实力窥视中原 。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地区便陷入了持续一千多年的低迷 。别说东进中原,就是自己本土的事务,都受到外域政权势力强烈的影响,沦为一个既悲催又尴尬的配角 。
但吐蕃王朝东进的脚步也不算顺利,因为他们与唐朝恰好迎头相撞 。松赞干布崛起时,正赶上李世民最强势的岁月 。
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两国在唐朝剑南道交通要道松州(今四川松潘)一番大战 。
虽然,《旧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着松赞干布拥兵二十万,并放出豪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
但其实,松州之战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边境摩擦,以当时吐蕃的国力来说,几无可能倾尽国力,以二十万之众寇关 。松赞干布也不会,对一个完全未知的对手赌上国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